瘤龙

瘤龙
拉丁文学名 Tylosaurus
体长 10米
体重 8吨
食性 肉食
生存时代 晚白垩世(7千百万-6千5百万年前 )
分布 北美
分类 爬行纲 有鳞目 沧龙科

它是一种最早在北美发现的巨型沧龙,它身上长满疙瘩,体长有13米左右,光是脑袋就有1.8米长。这种怪物在海里横冲直撞,捕食所有可以吃的东西,所向无敌。古生物学家分析瘤龙胃部残余物的化石时,发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甚至包括小沧龙和蛇颈龙。虽然瘤龙的生存年代比较短,在白垩纪后期(距今8500万~7300万年前)出现后不久又灭绝,但是,瘤龙是那个时期最重要且分布最广的食肉动物,它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
瘤龙的前齿位置有个挺大的圆形囊突,它的名字本意就是“圆鼻子”,部分科学家相信这个囊是用来暂时存放食物的,又或者是象军舰鸟一样用来鼓气炫耀以争取异性的芳心。瘤龙长有巨大且结构轻巧的头颅,向后弯的牙齿位于凹窝内,下颚在中间与共它部分铰合。颈很短,仅有7个脊椎,它们身体的其它部分很长。

单个脊椎有凹窝和凸起铰合,这们能允许向而不是前进。在中文翻译中,常有一个错误,就是混淆 海王龙和瘤龙,其实它们的的拉丁文都是Tylosaurus,当然是同一个品种,海王的拉丁文是Neptunus ,而Tylo是疣,瘤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