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乘之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称千乘之国

拼音 qiān shèng zhī guó

解释 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千乘之国。”

事例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1回:“说来说去都是~,不知支那之外,更有五洲万国的了。”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中等诸侯国

英文 ancient state with a thousand chariols

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年轻时开坛讲学,听者纷纭。休息时,他与弟子们谈论各自的理想,子路说:“给我一个千乘之国,即使有内忧外患,只要三年我就能让它全民皆兵,有勇有谋。”孔子笑他使勇好斗,转而问冉求,冉求则提倡礼乐兴邦

千乘之国 qiánshèngzhīguó

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战车。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战车越多意味着军事势力越大

在《论语·学而篇》中,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春秋时期礼制是这样的:天子六军,每军千乘,共六千乘;大国三军;中国两军;小国一军。所以说,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