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

拼音:shēnɡ yù
解译:繁殖后代 女性怀孕在体内孕育后代并分娩
1.生长;养育。《管子·形势解》:“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淮南子·原道训》:“春风至则甘雨降,生育万物。” 高诱 注:“育,长也。” 明 刘基 《御柳》诗:“皇恩天地同生育,雨露无私尔最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秋收分配方案》:“产量的高低是按照土质、地势、耕作条件,尤其是作物生育状况评定的。”
2.生子;产仔。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春月,蜂将生育时,捕取三两头著器中,蜂飞去,寻将伴来,经日渐益。”《水浒传》第九八回:“那 倪氏 从未生育的,一见 琼英 ,便十分爱他,却似亲生的一般。”《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不是自己久不生育,便是生育不存。”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我呢,到了 徐 家,没生育过。”
3.指生日。 宋 苏辙 《生日谢表》:“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诏。”
旧时,婴儿出生后,有报喜、洗三、接家家(音gāgā,亲家,即外婆)、出窝、抓周等庆贺习俗。接家家是其中重要活动。婴儿出生,或3日、或10日,办“三期”或“十朝”酒,接家家来家。其他亲友也携礼赴宴。家家“送粥米”的礼物最丰盛,有摇窝、枷椅、衣帽、鞋袜、蛋、糖、米(粥米),宴席上家家坐首席,红蛋(又称喜蛋)为必备之物。满周岁,行“抓周”礼,摆上文具、钱钞、器物,让小孩去抓,以首先抓着的东西来预测孩子将来的职业、身份、运气。家家和亲友再送衣、食和金、银饰物。解放后,这些习俗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