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

窗(chuāng 窓、窻、牎)

【词汇解释】(1) (象形。从穴,囱(cōng)声。“窗”本作“囱”(cōng),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后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本义:天窗)
(2) 同本义。也作“囱” [window]。泛指房屋、车船上通气透光的洞口
囱,在墙曰牅,在屋曰囱。窗,或从穴。——《说文》
四旁两夹窗。——《考工记·匠人》。注:“窗助户为明。”
天窗绮疎。——王逸《鲁灵光殿赋》
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论衡·别通》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归有光《项脊轩志》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北朝乐府《木兰诗》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明·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窗下(窗户下;上学读书);窗友(旧时指塾中同学);窗格(有格子的窗户;又称窗槅);窗子眼(窗格子);窗下功夫(指学问)
(4) [解]∶一种小的开口,尤指在中耳与内耳之间的骨上有膜覆盖的两个小口之一 [fenestra]。如:前庭窗;蜗窗
【窗户】窗户的作用,不只是用来看一看外面风光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生活的质量,但有时,许多问题我们根本不会注意得到。
家是我们的栖息之所,是我们自己营造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挡风避雨,遮阳隔音,保护自己不受到任何来自外界的因素侵扰。说是相对的独立,是因为我们不可能完全脱离外界的环境而独自生活,我们需要室内室外能有一个合理的交流与互换。在这个小环境中,我们需要有合适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还要有适合自己的声音环境。
我们需要窗户能透进光线吧,那么随着阳光而来的就会是多余的热量。
我们需要窗户能通风吧,那么随着流通的空气而来的,也许就是灰尘和蚊虫。
问题往往会随着你的需要而来,所以,对于自家的窗户,千万马虎不得。
选一扇好窗户,不亚于选一个好房间,材质、工艺、结构、形式,以及一些细致入微的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得到。
我们经常会首先注意到的第一个问题总会是——材质。
对于窗户的材质,并不难选择,总的来说,可分成三大类——木质、塑钢、铝合金。三者各有所长。
塑钢——因为是塑料材质,所以重量小,隔热性能好,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因为经常要面对风吹雨打太阳晒,所以最让人关心的是塑钢窗的防老化问题。实际上,高品质的塑钢窗的使用年限可达一百年左右。
铝合金——因为是金属材质,所以不会存在老化问题,而且坚固,耐撞击,强度大。但铝合金窗最容易被攻击的一个弱点就是隔热性能,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外界与室内的温度会随着窗的框架传递。
但值得疑问的是,在一扇窗户上框架所占的比例并不很大,窗户并不是一块金属板,而是镶着框的玻璃,通过框架边条传递的热量究竟会对有着暖器、空调的室内温度产生多大的影响?
但还是有备无患的好,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在有的铝合金窗户上采用了“断桥”技术,即在铝合金窗框中加一层树脂材料,彻底断绝了导热的途径。
木质——相对来说,木质应该是最为完美的窗体框架材质,无论从隔热、隔音等角度来说都有明显的优势,而且与生俱来的质感和自然花纹更为让人心动。虽然是木质,但实际上有的用于做窗框的实木已经经过了层层特殊的处理,不仅没有了水分,要求更高的甚至被吸去了脂肪,这样一来,所谓的木质实际上已经如同化石一样,经过处理后的实木,只保留了木材的外表,品质却完全不一样了,不会开裂变形,更不用担心遭虫咬、被腐蚀,而且,强度也大大增加。
此外,还有一种框架结构被称作铝包木,木质框架的户外部分为一层铝合金结构,实际上,这是综合了木质框架的隔热性好以及铝合金强度高的优点,合二为一,扬长避短。木质窗唯一的一个缺点就是造价太高。
【短文《窗》】泰格特:澳大利亚女作家,她的著名作品《窗》,全文仅1200余字,被苏教版语文教科书,选为课文,在八年级下。以小见大, 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很值得一读。
原文如下:
《窗》
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他们俩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什么,等等。
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艳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有的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病人津津有味地听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如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的?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里,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窗》英文原版
The hospital window
Two men, both seriously ill, occupied the same hospital room. One man was allowed to sit up in his bed for
an hour each afternoon to help drain the fluid from his lungs. His bed was next to the room's only window.The
other man had to spend all his time flat on his back.
The men talked for hours on end. They spoke of their wives and families, their homes, their jobs, their
involvement in the military service, where they had been on vacation. Every afternoon when the man in the bed
by the window could sit up, he would pass the time by describing to his roommate all the things he could see
outside the window. The man in the other bed began to live for those one hour periods where his world would be
broadened and enlivened by all the activity and color of the world outside.
The window overlooked a park with a lovely lake. Ducks and swans played on the water while children sailed
their model boats. Young lovers walked arm in arm amidst flowers of every color and a fine view of the city skyline
could be seen in the distance. As the man by the window described all this in exquisite detail, the ma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oom would close his eyes and imagine the picturesque scene.
One warm afternoon the man by the window described a parade passing by. Although the other man couldn't
hear the band - he could see it. In his mind's eye as the gentleman by the window portrayed it with descriptive words.
Unexpectedly, an alien thought entered his head: Why should he have all the pleasure of seeing everything while I
never get to see anything ? It didn't seem fair. As the thought fermented the man felt ashamed at first. But as the
days passed and he missed seeing more sights, his envy eroded into resentment and soon turned him sour. He
began to brood and he found himself unable to sleep. He should be by that window - that thought now controlled his life.
Late one night as he lay staring at the ceiling, the man by the window began to cough. He was choking on the
fluid in his lungs. The other man watched in the dimly lit room as the struggling man by the window groped for the
button to call for help. Listening from across the room he never moved, never pushed his own button which would
have brought the nurse running. In less than five minutes the coughing and choking stopped, along with the sound
of breathing. Now there was only silence ----- deathly silence.
The following morning the day nurse arrived to bring water for their baths. When she found the lifeless body of
the man by the window, she was saddened and called the hospital attendants to take it away -- no works, no fuss.
As soon as it seemed appropriate, the other man asked if he could be moved next to the window. The nurse was
happy to make the switch, and after making sure he was comfortable, she left him alone.
Slowly, painfully, he propped himself up on one elbow to take his first look. Finally, he would have the joy of
seeing it all himself. He strained to slowly turn to look out the window beside the bed.
It faced a blank wall.
【短文《窗》赏析】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短篇小说《窗》,虽然只有1 200余字,但内涵十分丰富。
所以,当其译文在1987年7月号的《外国小说选刊》发表后,不久即选入中学教材。
初读此文,觉得它像一泓清泉;再读之,则如橄榄在口,愈嚼愈有滋味。
诚如译者刘根龙所言:“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对这篇小说,不同读者可以作出不同的理解,如细细回味,也许可以悟出点人生哲理。”
我们以为,这篇小说之所以产生出如此艺术效果,恐怕不仅仅是因为采用了“欧·亨利式笔法”,而且也因为它蕴含了丰富的辩证艺术。
文题为“窗”,线索为“窗”,文眼同样是“窗”。
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一个十分窄小的病房,一扇门,一扇窗,其他一概从略。
人物只有两个: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连姓名也没有交代。
两个重病人在这狭小的天地里当然没有什么惊心动魄的斗争和错综复杂的纠葛,惟一的矛盾就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病床。
正是透过微观世界中的这一矛盾,我们看到了善恶两个灵魂的猛烈撞击,那飞溅的点点星光中折射出了人生哲理、世态人情。
临窗的病人虽身患重病,但他热爱生命,凭残剩的精力、羸弱的病体和满腔的热情极力想像,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景,以此来激励自己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同时也用生机勃勃的人类活动去点燃同伴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激发病友的生之欲望,活之动力。
在他的心目中,窗是他们两人共同的财富,窗外的“春天”理应两人共同享有。
而不靠窗的那位病人,虽然每天下午津津有味地听病友描述扣人心弦的球赛,浪漫的情侣散步,……充分享受了这段美好时光,但他却不以此为满足,他还强烈地渴望占有那扇窗户。
这虽然也是热爱生活的愿望使然,但其核心却是自私的。
私心极度膨胀,最终导致采取见死不救的手段堂而皇之地取得靠窗的床位。
然而,生活偏偏不肯饶恕他,他费尽心机得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一扇窗户照出了两个灵魂,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态度,揭示了人性的美与丑。
由此可见,短篇小说欲求得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它无需编造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甚至可以不去追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刻画,只要善于从微观世界中揭示人物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看似简单的一扇窗口,就可以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瞭望台。
《窗》的艺术构思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在靠窗的病人嘴里栩栩如生的景象,到了不靠窗的病人眼里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
这是对不靠窗的病人的丑恶灵魂的有力鞭挞。
从艺术上讲,又是虚与实的巧妙结合。
运用虚的手法,正如绘画中的空白艺术,又似音乐中的休止符号,常常能取得“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窗内的环境单调,两位病人的病情又很重,当然只能凭藉近窗这一优势来感受生命的活力。
可窗外实实在在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
这样内外单调的环境在靠窗的那位病人眼里为何能幻化成五彩斑斓、生动活泼的景象?能化实为虚的动力来自他对生活的满腔热望,他为了给他人带来生命的欢乐和求生的力量,支撑着与另一位同样沉重的病体,编织出美好的梦幻: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
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舰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
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
这虽是心造的幻影,但只有以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满腔的赤诚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这充满生机、安详和谐、沸腾热烈的生活之景。一个心中没有春天的人,他的眼中同样没有春天。这虚幻的景象中包蕴着一个伟岸的形象,一颗美好的心灵。真是虚笔一处胜实写无数。
当不靠窗的病人用自己的卑鄙手段揭开了窗外之谜时,这“光秃秃的一堵墙”的实景又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
文章虽到此结束了,而留给读者的想像却很多。人们不禁要问:原来窗外的美景缘何而来?得到靠窗位置的病人该会想些什么?他的命运又将如何?实写恰到好处,又引出虚笔无数。
《窗》的篇幅虽短,却通篇巧用对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了人物的性格内涵。窗外虽然只有一堵光秃秃的墙,在靠窗的病人讲来却是那么富有生活情趣,那么娓娓动听,这对他本身来说是“自欺”,对同伴来说却是“为人”。
可享受这美景的病人产生的想法不是发自内心的感激,而是“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种自私者的嫉妒,进而发展为怨愤。这正如培根所说的,“嫉妒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他的眼光所注目的地方”,嫉妒者“只能用败坏别人幸福的办法来安慰自己”。
为了排遣同伴的苦闷,靠窗的病人虽然没有看到什么公园,却尽自己的想像力在编造美景,用心可谓良苦,可当他生命垂危的时候,不靠窗的病人虽然醒着,却两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尽管只要举手之劳,同伴就可转危为安。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极端自私者的本性,他不惜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摆脱自己心灵的困扰。
两个灵魂,一个那么崇高,一个却如此卑下。那位靠窗的病人,在为同伴讲述的时候是多么的幸福,在他离开人世的时候又多么的凄惨!
再看那位不靠窗的病人,当同伴生动地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时,他听得那么津津有味;当他心中最初涌出那可耻的想法的时候,他也为自己有这种想法感到惭愧,可他愈是克制,这种想法愈是强烈,最终由嫉妒而至怨愤,由怨愤而至残忍。同样都是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他却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同伴的死亡之上,这种“热爱”充其量只是满足自己的私欲。他心中的一星善良倏忽即逝,反衬出的是丑恶无比的灵魂。
《窗》的主题如此深刻而篇幅却如此之短,其原因是它省去了一切可以省略的笔墨,如人物经历的介绍,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人物心理活动的细微流程等,而把笔墨泼洒于人物心态和环境的对比上,塑造出两个迥然相异的形象:道德品质上的崇高与卑下,精神面貌上的光彩照人与污秽不堪,形成令人惊诧的强烈反差。
它出人意料之外,然而,因其揭示了深刻的社会主题,便又进入情理之中。这样,艺术辩证法就揭示出了思想辩证法,完成了全文思想和艺术之间的内在转化。
(选自《名作欣赏》1994年第2期)
【短文《窗》Ⅱ】作者:钱钟书。钱钟书在国内外文艺界刮起一阵"钟书热",他带着"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以旁观者的姿态对世道人心发表看法,博闻善说,睿智幽默,妙语横生,启人心智.《窗》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这一特色.
原文如下:
《窗》
钱钟书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需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
他又说:“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意思是只要窗子透风,小屋子可成极乐世界;他虽然是柴桑人,就近有庐山,也用不着上去避暑。所以,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这个分别,不但是住在屋里的人的看法,有时也适用于屋外的来人。一个外来者,打门请进,有所要求,有所询问,他至多是个客人,一切要等主人来决定。反过来说,一个钻窗子进来的人,不管是偷东西还是偷情,早已决心来替你做个暂时的主人,顾不到你的欢迎和拒绝了。缪塞(Musset)在《少女做的是什么梦》那首诗剧里,有句妙语,略谓父亲开了门,请进了物质上的丈夫(matérielépoux),但是理想的爱人(idéal),总是从窗子出进的。换句话说,从前门进来的,只是形式上的女婿,虽然经丈人看中,还待博取小姐自己的欢心;要是从后窗进来的,才是女郎们把灵魂肉体完全交托的真正情人。你进前门,先要经门房通知,再要等主人出现,还得寒暄几句,方能说明来意,既费心思,又费时间,那像从后窗进来的直捷痛快?好像学问的捷径,在乎书背后的引得,若从前面正文看起,反见得迂远了。这当然只是在社会常态下的分别,到了战争等变态时期、屋子本身就保不住,还讲什么门和窗!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
屋子在人生里因此增添了意义,不只是避风雨、过夜的地方,并且有了陈设,挂着书画,是我们从早到晚思想、工作、娱乐、演出人生悲喜剧的场子。门是人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屋子本是人造了为躲避自然的胁害,而向四垛墙、一个屋顶里,窗引诱了一角天进来,驯服了它,给人利用,好比我们笼络野马,变为家畜一样。从此我们在屋子里就能和自然接触,不必去找光明,换空气,光明和空气会来找到我们。所以,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不过,这种胜利,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我们刚说门是需要,需要是不由人做得主的。譬如饿了就要吃,渴了就得喝。所以,有人敲门,你总得去开,也许是易卜生所说比你下一代的青年想冲进来,也许像德昆西论谋杀后闻打门声所说,光天化日的世界想攻进黑暗罪恶的世界,也许是浪子回家,也许是有人借债(更许是讨债),你愈不知道,怕去开,你愈想知道究竟,愈要去开。甚至每天邮差打门的声音,也使你起了带疑惧的希冀,因为你不知道而又愿知道他带来的是什么消息。门的开关是由不得你的。但是窗呢?你清早起来,只要把窗幕拉过一边,你就知道窗外有什么东西在招呼着你,是雪,是雾,是雨,还是好太阳,决定要不要开窗子。上面说过窗子算得奢侈品,奢侈品原是在人看情形斟酌增减的。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刘熙译名说:“窗,聪也;
于内窥外,为聪明也。”正和凯罗(GottfriedKeller)《晚歌》(Abendlied)起句所谓:“双瞳如小窗(Fensterlein),佳景收历历。”同样地只说着一半。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眼睛往往跟着心在转,所以孟子认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戏剧里的情人接吻时不闭眼,可以看见对方有多少吻要从心里上升到嘴边。
我们跟戴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就是为此。据爱戈门(Eckermann)记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谈话,歌德恨一切戴眼镜的人,说他们看得清楚他脸上的皱纹,但是他给他们的玻璃片耀得眼花缭乱,看不出他们的心境。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所以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晚上访人,只要看窗里有无灯光,就约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开了门再问,好比不等人开口,从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
【短文《窗》Ⅱ赏析】本文以小见大,见解独到,语言妙趣横生,启人心智.本文的议论语言读起来庄谐杂出,或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或形同悖论,或正经话作荒唐语,充满了理趣.如:在说"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时,举例为"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在说"人对于自然的胜利,窗也是一个"时"有如女人对于男子的胜利,表面上看来好像是让步――人开了窗让风和日光进来占领,谁知道来占领这个地方的就给这个地方占领去了!"读后让人忍俊不禁.这些荒唐语作正经话,取决于作者心智的高卓.因为"矛盾是智慧的代价",智慧就在于从矛盾中发现为人们所忽视或所误会或存掩盖的内在统一。
钱钟书学贯中西,作文一向是旁征博引,这篇文章中也有很多引用,这对说明中心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作者引刘熙和凯罗的话要说明的意思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孟子"相人莫良于眸子"的话,说明的又是眼睛也可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这些名人名言的引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哲理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
全文以独特的自我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借助常见的窗子,以小见大,铺陈譬喻,直指心灵,让我们明白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会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认识。
一个人呆在房子里,面对一牖窗户,太阳照进屋子,屋子洒满阳光.他静静地思考.浮想联翩.把这些联想整理出来.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钱钟书的《窗》这篇文章.正是这样构思出来的.此篇之所以在同类题材中棋高一着.主要在于它不同凡响的联想,想象.以及作者深厚的生活,文化积淀.读罢此文,掩卷深思.我们感到作者所写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窗户.他完全是把窗户当作人的眼睛来写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他在文章的前半部分就很自然地从窗写到眼睛.步步深入地揭示了文章的旨意.
全文以独特的自我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借助常见的窗子,以小见大,铺陈譬喻,直指心灵,让我们明白从新的角度,用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会体会出不一样的情感,得出不一般的认识。
《窗》这篇文章是作者以自我的情感体验、观察理解为基础,抒写个人的见解和感受的议论性散文,兼有抒情。作者的见解非常的独到、深刻,表达含蓄、风趣。作者多用打比方,用简单的例子讲述自己的观点看法,通俗易懂。
《窗》由“春天”入笔,写“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道出“窗”的作用,总领全文。接着在第二段对比了门和窗对于人的不同意义,自然引出“窗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着一中心论点。在第三段中进一步谈“窗”之余人的意义是人对自然的精神上的胜利。
最后总结全文,用一形象的比喻“窗可算是房屋的眼睛”,道出窗对于屋内与屋外人的意义。
最后一句“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完美地照应了开头。
作者爱窗,原因不止一个,对窗子的看法也是独到、深刻而多样;“窗子打通了人与大自然的隔膜”,“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窗子算得上奢侈品”,“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等等。这些都是钱钟书先生对窗子的钟爱及其独到的个人见解。
【现代诗《窗》】陈敬容<窗>两首
(一)
你的窗
开向太阳
开向四月的蓝天
为何以重帘遮住
让春风溜过如烟?
我将怎样寻找
那些寂寞的足迹
在你静静的窗前
我将怎样寻找
我失落的叹息?
让静夜星空
带给你我的怀想吧
也带给你无忧的睡眠
而我 如一个陌生客
默默地 走过你窗前
(二)
空漠锁住了你的窗
锁住我的阳光
重帘遮断了凝望
留下晚风如故人
幽咽在屋上
远去了 你带着
照澈我阴影的
你的明灯
我独自迷失于
无尽的黄昏
我有不安的睡梦
与严寒的隆冬
而我的窗
开向黑夜
开向无言的星空
赏析——
·时代背景:
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陈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诗人。由于对人生价值和生活苦难的困惑和思索,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发生了心灵的共鸣,提出了“诗歌现代化”,要求诗歌反映社会问题,同时抒写个人心绪,二者互相沟通,要求诗歌应发挥形象思维的特点,知性感性相溶合。并大量进行诗歌实践,形成一个“九叶诗派”,此诗就是这种主张的一个实践。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9年4月,那时作者居于成都,作者虽为一介书生,却关心时代风云,人民的忧患。诗人的思想在寒冬里奔走,在恶梦里抗争。本诗即通过象征和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让幻想和现实交织,抒发了诗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光明的憧憬,对现实的抗争,以及诗人在寒冷压抑的环境中忧郁凄苦的心境。
·分析:
第一层、诗人对光明的憧憬。窗外的太阳,四月的蓝天,和煦的春风,是诗人的幻想,是诗人的憧憬。然而,这些却被重帘隔断,寻觅复寻觅,失落又叹息。诗意具有暗示性:重帘岂非层层铁幕?光明的太阳岂非真理的光辉,民族的希望?
第二层、写诗人忧郁凄苦的心境。“空漠”的当不是时空,它应当是那个时代的特征,没有太阳的“黑屋子”的黄昏,在寒冷的黑夜里做着“不安的梦”,叫人情何以堪?不尽深意,尽在诗外。但诗人执著的追求,始终朝向“星空”。
你的窗,也许就是希望,或者说就是憧憬。我的窗与此对应,也就是失望。第一层与第二层是基本相对称的,第一层中的“太阳”与第二层中的“阳光”,“重帘”与“重帘”,“春风”与“晚风”,寻找与“远去了,你带着……你的明灯”,以及“迷失”等等,但是,第二层明显比第一层更加压抑,凄凉。第一层是“静夜星空”或许尚可带给你“无忧的睡眠”,而第二层却是“不安的睡梦”以及“无言的星空”。
第一层与第二层,采用象征与联想,运用含蓄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希望与失望两种境遇下,从“寻找”到“迷失”,,从“失落”到“无尽的黄昏”的心灵体验过程。
窗的种类和保养:
塑钢窗:塑钢窗是近几年从木窗、钢窗、铝合金窗之后发展起来的,它具有节约能源和钢材、防腐蚀、隔音、密封性好、开启灵活、清洁方便、装饰性强等优点,为第四代新型门窗。它与一般塑料制品有明显的区别,以聚氯乙烯(PVC)与氯化聚乙烯共混树脂为主体,加上一定比例的添加剂,经挤压加工成型材。然后通过切割、钻孔、熔接等方法,制成窗框,装上五金配件等制品。为了增加型材的钢性、在塑料异型材内腔中填入增加拉弯作用的钢衬(加强筋)组成,所以称为塑钢窗。因为它不仅具有塑料制品的特性,而且物理、化学性能、防老化能力大为提高。它不仅具有窗的基本功能,其装饰性也可与铝合金门窗媲美,并且具有保温、隔热的特性,使居室更加舒适、清静,更具有现代风貌。另外还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防尘、阻燃自熄、强度高、不变形、色调和谐等优点,装置时无须防腐油漆,经久耐用,而且其气密性、水密性比一般同类门窗大2-5倍。据有关专家推算,我国北方地区如有15%住宅建筑采用塑钢门窗,可节约煤14万吨、节约电1.3亿度,节约钢6.5万吨。
塑钢门窗的开启方式主要有推拉、外开、内开、内开上悬等,新型的开启方式有推拉上悬式。不同的开启方式各有其特点,一般讲,推拉窗有立面简洁、美观,使用灵活,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采光率大,占用空间少,方便带纱窗等优点。外开窗有开启面大、密封性、通风透气性、保温抗渗性能优良等优点。目前用得较多的还是推拉式,其次为外开式。 敞开无框阳台窗: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居室的装潢。在装修中把作为人们眺望外界景观和休息的阳台,一般都由住户封装起来的占了大多数,目的是为了挡风遮雨、防尘埃、噪音等,使阳台窗户更加整洁美观,增强阳台的实用性。从早期的木窗、钢窗到铝合金窗,以及目前流行的塑钢窗,从窗的材料和式样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样封装后的阳台,在很大程序上削弱了阳台作为敞开的休闲空间的特征和功能。 针对阳台这一特殊空间所具有的特性,现在又有了一种突破性的变化,那就是敞开无框阳台窗,全称敞开全敞式无框移动阳台窗。这种新型窗采用高强度钢化玻璃、相应的五金配件联结大截面铝合金结构制成,它的全新设计,使每扇窗户都既能左右移动,又能呈90o~180o弧度开启逐块排列,而且整个阳台窗能根据住户的需要全面敞开,也可全部封闭,充分保留了阳台应有的特性和功能。
敞开无框阳台窗使阳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能非常有效地挡风遮雨,隔断尘埃和噪音;合理的结构使每扇窗都能够向内开启,不必把身体探出外面擦窗,清洗十分安全、简单;因为没有垂直窗框,关上窗户时视线也毫无阻挡,最大限度地透人光亮,接近自然,带给你融于自然的清新感受,使阳台成为充分休闲的阳光室;而且从整个建筑的外形看,无框阳台窗完全不破坏建筑立面,使建筑物外形更显美观。 安全防盗卷帘窗:近年来,沿海大城市一些住宅小区、居民新村中住宅、别墅、公寓独门独户的家庭居室,为了防止小偷潜入居室,撬窗偷窃,纷纷在窗户外加装铁栅栏进行保护,以防发生意外,但给城市中住宅小区环境容貌,带来了不美观的印象。
为了适合现代建筑物的配套,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采用全能防盗卷帘窗装置在窗户,能节省空间,又能起到安全防范作用。这种新颖卷帘窗采用无线电遥控操纵,在30米距离内任意控制;窗框用U字型导轨,滑动时不会卡住,轻便无噪声;卷帘片采用铝合金和钢板制成双层圆弧形,有弹性、不反翘;中间空隙处内填充高密度泡沫聚胺脂隔音材料,可以防止阳光照射,兼有高效隔热、储热、节能、防晒、隔音、耐冷、耐热、耐撞击等效果。并且还有两种功能,第一,有通风孔,当卷帘窗设到底部关闭,需要通风时不须将窗帘打开,只须将窗帘向上提升数厘米,有通风性能良好的通风孔,就能吹进阵阵凉风。当陌生人敲窗门谈话,不打开卷帘窗也可通过通风孔看到对方面部进行谈话。其次,使用的五金制品和门锁全部采用不锈钢和有色金属制成,在轴芯中配有防后退自锁控制机构,有效地控制防撬、燃烧导热后变形的膨胀变化,使盗窃者无法将其撬开,达到窗户外部不再需要另装栅栏进行安全防范保护。
由于该防盗卷帘窗广泛使用于各类建筑物,如新旧公寓、别墅、住宅、商住楼、旅游休闲房、车库等均可安装,并且其使用材料由传统铁质改为铝合金,有轻便坚固的骨架和卷扬机构,抗风性强,外表喷涂烤漆的颜色可与建筑物墙面协调配套,日晒雨淋不脱落、不龟裂、耐磨擦、易保养、易清洗、造型坚固美观,表面光洁细腻,格调新颖高雅,是宾馆、商住楼、公寓、住宅等建筑物提高防盗、防撬能力的理想选择。(成都市小丫清洁服务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