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斑嘴鸭

Anas poecilorhyncha Forster

别名谷鸭、黄嘴尖鸭、火燎鸭等,英文名Spotbill duck

其分布东自东北,西达甘肃,南抵广东、云南及西藏;常在华中和华南地区终年留居。国外见于印度、斯里兰卡、苏丹、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

体形大小似绿头鸭,体重890~1340克,体长560-632毫米。雌雄两性羽色近似。体羽多为暗褐色;头侧有明显淡白黄色眉斑;嘴峰黑色,尖端黄色而不同于其他野鸭;颊、须、喉与前颈均白色;翼镜呈金属蓝绿色并闪灰紫色。虹膜黑褐。

栖息于岸边水生植物或芦苇密生的湖泊池塘和江河中。善于潜水。黄昏时分散飞往稻田、沟渠或泥塘中觅食。杂食性,主食植物,也吃螺类及昆虫等。繁殖在5-7月间,在草丛中营巢。一窝产卵6-12枚,呈淡黄色或白色,卵重平均54.2克;由雌性承担孵化,孵化期24天。有的每年可繁殖2次。

可能系部分家鸭的祖先,从遗传资源的角度看,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野外识别:体大(60厘米)的深褐色鸭。头色浅,顶及眼线色深,嘴黑而嘴端黄且于繁殖期黄色嘴端顶尖有一黑点为本种特征。喉及颊皮黄。白色的三级飞羽停栖时有时可见,飞行时甚明显。两性同色,但雌鸟较黯淡。

简易识别:嘴黑,嘴尖黄;脸部较白,有明显黑色贯眼纹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