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寺
香港延庆寺香港的“延庆寺”位于大屿山里海拔300多米的羌山上,由“妙智法师”在公元1966年建造。它是欣赏大屿山的西北部风光的理想观景台,亦是羌山邻近众多佛教寺庙里规模最宏伟的一栋,观光客可选择在“延庆寺”住一晚,学习佛教信徒静修,欣赏佛教音乐,若然在晴朗的晚上,更可以观赏星宿。
庭园里有“妙智法师”所撰的碑志,详述香港延庆寺的起源。
香港延庆寺的“山门”,红墙绿瓦;“大雄宝殿”则红柱黄墙,互相辉映。
“山门”后有“天台二老纪念堂”,门联:‘花南天皤然二老,继北齐至矣三观。’ 堂内供奉“倓虚法师”及“乐果法师”的大幅画像及莲位。
“大雄宝殿”供奉有释迦牟尼像,高达12米,是香港罕见的室内佛像,它原来供奉于九龙的黄大仙区的“十方大佛寺”(前称:觉世佛学会),后来香港政府以纳税人的巨款发展贫民住宅大厦群而被拆卸,移奉于香港延庆寺。像前分立“阿难尊者”像及“迦页尊者”像,像后的左方是骑绿色狮子的文殊菩萨像,右方是骑白色象的普贤菩萨像,墙上还挂有18幅罗汉像。
此外,山腰建有“三宝殿”,两层建筑物,地下是“慈般普渡”,供奉有观音像及“龙女善财”像;二楼是“普光明殿”,正中供奉西方三圣像,对联:‘九品莲花狮吼象鸣登法座,三尊金相龙吟虎啸出天台。’ 天花装饰金龙绕月,龙头与一抓珠金爪悬空垂出,龙口更吊著水晶灯,形象栩栩如生。两侧分奉两座不同徒刑的观音像。
在公元2001年,有一出香港电影:“爱情观自在”,它是改编自公元1966年,由杜国威先生编写的同名舞台剧作品,内容讲述闺中好友小静与美娜,以及两人男友兼好友阿修和阿正。在美娜与阿正在筹备婚礼时,阿修突然失踪,原来他厌倦繁尘俗世,追随已得道的同学智源大师在香港的“延庆寺”学道修禅。片里的如画风景,令香港的“延庆寺”之风光更广为流传。
地址:香港,大屿山,鹿湖区
肥城延庆寺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境内,在石横村西北隅,原有正殿、东西偏殿,为石横境内较大寺院之一。相传唐朝创建,宋时鼎新,后多次重修,原有明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重修碑、明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文林郎知肥城县事万鹏程撰书《创建延庆寺山门记》,和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文林郎知肥城县事袁沛主持、平阴县廪生程步云撰书《重修延庆寺正殿山门记》等碑。寺东南角有古井一眼,俗称“大寺井”。建国前,该寺陆续被拆。原西殿壁有对联一副:“月白风清断然不语,天寒夜冷必定成霜。”传说这副对联来自一个美丽的传说。有位进京赶考的学生名叫窦仪,途经石横,天色已晚,到延庆寺借宿。方丈安排窦仪住进西殿。时值冬初,寒气袭人。窦仪展卷读书至深夜,伏案入睡。轻轻地拍门声将他惊醒,顺门缝向外一看,是一位美貌女子,苦苦要求进屋相会。窦仪心想,深夜私奔定非良女,我何不难为她一下,让她自惭而归。于是说:“小姐让我开门不难,须对上我的对联。”少女欣然答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请出上联。”窦仪脱口而出:“月白风清断然不语”。“不语”暗含“不与”,一语双关,文雅异常。女当即对曰:“天寒夜冷必定成霜”。“成霜”隐喻“成双”,亦一语双关,奇妙绝伦。窦仪甚感惊讶。窦仪想:少女才貌双全,固然可爱,若收留她,岂不坏了学业。于是他右手提剑,左手开门,一剑向女子挥去,那少女立即化为一只金鸡,急翔而去。后来这个传说曾被东平四音剧团编成剧本,在石横和他地多次上演,故至今流传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