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清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医学家 (1861~1924)徐华清,字静澜,出生在五华县的鲤鱼江(现名文葵镇),当时这里还是一块穷乡僻壤。小时候他的父亲徐良宽,因为生计远赴香港打石,久无音信致家徒四壁,迫得走投无路,只好跟着继母沿村乞讨,苟延残喘,艰苦渡日。十二岁那年在鲤鱼江墟乞讨时,遇到一位挑着铁锅正欲赴汕头贩卖的胡姓乡人,悠息他一起到汕头去找门路。徐华清返家和母亲商量,认为到了汕头想办法去香港找父亲就容易多了,纵使讨饭也会比较好些。于是母亲就将家中仅存的二枚铜钱再和隔壁邻居借了一升米,交给他带着跟随胡姓商人一同上路去了。

徐华清到了汕头,暂时仍然过着乞讨的生活,有天来到一家染布店前,老板从他的话语中听出是同乡人,且店中也正要找帮手,就把他留了下来。经过一段时问之后,老板同情他急着要去在香港找父亲,就设法托友人带着他佯装码头工人混进开往香港的轮船,躲藏在货仓底下,经过一番冒险和挣扎,托天之福终于到达香港找到父亲,即留在父亲身边一同打石,工作非常辛苦,晚上都露宿在街头。 ,

当时做工的地方原来是在建筑一座教堂,督工的牧师发现徐华清不但工作非常卖力,且像貌堂堂聪明才具也还不错,就鼓励他信基督教,因为信教后就有住的地方,白天工作晚上可以读夜校学英文,获得上进的机会。当然徐华清求之不得的郡肯轻易放过。徐华清不但用功读书,威绩也非常好。经常考第一名,牧师很高兴没有看错人,就推荐他到香港皇仁书院继续上进。于是他自夭读书,晚上教夜学以维持基本生活,毕业后再考取香港大学医科深造,同时还兼任皇仁书院的英文和德文教员,并和孙中山先生共校同学。 。

鸦片战争后,清廷软弱无能,烈强虎视吭耽,媳于形势,欲图振作,乃于光绪年间派人出洋考察并选留学生出国学习实务。因徐华清在香港大学成绩优异且熟悉德文,就被选派赴德国习医,并于光绪十五年(一八八九)学成返国,开始在京津一带行医,结识不少北洋派和洋务派的上层人物。适偿慈禧太后患乳疾,经御医久治不愈,徐华清经由袁世凯及李鸿章保奏,奉召进宫诊治获得迅速痊愈,太后大喜,开恩加重赏赐并劫封一品花翎预戴。总理医政主持王朝医务,后来也曾奉命出使驻俄参赞。

甲午中日之战惨败:袁世凯上书练洋兵以振国防,并请徐世昌任总提督,段祺瑞任军司令,聘德国教官和大批日本教官任教;徐华清列总办北洋陆军军医学堂、为医学堂和官医院"徐华清因此也特别再出国考察医务,聘请日、德专家前来协助:并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0二)创办陆军军医学堂培养军医人员。设校地址原为日人所占用,交涉再三拟不交还,而徐华清也不畏权势、不受利诱,不属不挠,非达成留的绝不罢休,终于建成奠定我国军医学校基础,即今日国防医学院之前身。民国以后徐华清任陆军军医总监及中国红十字总会理事长。宜鲁战役、直奉战役他亲自募款购置药品,率领红十字队赶赴战场,揽入枪林弹雨申,救护伤员活人无算。世界红十字会特铸赠白金指挥刀一柄以酬其劳。

徐世昌任总统时,徐筝清转任多伦关监督,后又调安徽大通榷运局局长t山东临清关监督等职,均系掌收地区税厘,稽征金额庞大,徐华清廉洁自恃,涓滴归公;并在临清关监督任内,拒为山东军方筹款,军方虽以重兵围困均不为所动,其坚毅耿直性格,可见一斑。由于徐华清救人济世,功在国家誉着海外,因此荣获中、俄、美、德、英、日六国赠以勋章。

徐华清热心教育,曾在家乡鲤鱼江楼岗寨创建知新初级外学,并捐每年可收租谷百石的田产作为学校经费,同时修建鲤鱼江墟的鲤江完全小学,捐助五华县立第一、二、三中学建设校舍。徐华清虽位居显要,但他不骄不奢,律己严待下宽,日常生活,鲜假手他人。曾有馈送银票者,徐华清遣仆人送返不慎遗失并未苛责,仅告以「太大意了」并另派家人以同额现金送还。他平素爱护同乡,有求必应,他曾在鲤鱼江岭背玩创建教堂和义仓,乡人向义仓借谷免收利息,更从天津运回大批奎宁丸为乡亲治愈疲疾。

徐华清生平力疾从公不事生产,所置产业仅有天津二马路树德里房地一处,他于民国十三年(一九二四)六月二十四日因脑溢血逝于天津寓所享寿六十四岁,卜葬于北平西郊象鼻山麓。当时徐世昌任总统遣前福建督军李厚基、江西督军陈九远等为其子女主持析产,眼见无何财物乃慨然叹曰:「静澜(华清字)身后,竟萧条至此!」人云他生前是百万富翁,殁后却两袖清风。

2清朝著名将领(1788—1850)徐华清, 字际唐。临淄县徐家圈村(今属淄博市临淄区)人。幼年入塾,喜爱武功。其父徐相臣,按其志向,延师习武。1807年—1808年(嘉庆十二、十三年) 乡试、会试连捷。及殿试,又夺魁,成为临淄历史上惟一的武状元。1811年(嘉庆十六年)出任直隶提标右营游击,后升任甘肃省参将,奉命去塔尔巴哈台屯田。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唆使下叛乱,率领叛军窜入新疆天山南麓的维吾尔族地区,残害百姓,制造分裂。1822年(道光二年),他随甘肃提督赴西宁平叛, 身先士卒,率部斩杀叛军600余人。追击途中,草粮不继,清军见

沼泽中黄鱼成群,竞相捕食。徐华清因疑肥鱼当地人不食,禁部下食鱼。结果,凡食鱼者皆中毒,唯有徐华清部无恙。1823年(道光三年),因功赏戴花翎,晋升哈密协副将。1826年(道光六年),策应陕甘总督杨遇春平叛,次年生俘张格尔。1836年(道光十六年),补授河洲镇总兵,次年调任喀什噶尔总兵。到任令士兵帮助当地百姓制造农具,传授耕作技艺,因农业连年获丰收,一改当地游牧风俗。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调署西宁,喀什噶尔百姓夹道相送,后建生祠,年节供祭。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月,调青海平叛。6月转战贡尔盖、乌兰水一带,直到玛庆雪山,擒杀敌首青塔尔,全歼叛军。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擢升福建陆路提督。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偕水师提督窦振彪, 合击“洋匪”于陈头乡一带,并捕获30余人。其在任6年,英人不敢犯境。1850年(道光三十年)任满入京,中途染病,逝于蒲城县行馆,后谥“威振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