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
吴正
吴正(1906—1986),字一之,景宁外舍乡人。省立第十一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自治学院,后转学上海法政大学经济系,一度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1928年,留学法国都鲁斯大学,获硕士学位。1932年回国,曾在交通大学研究所研究社会经济,并执教上海法政学院,讲授农村经济学。抗日战争期间,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设计委员兼中央训练委员及中央训练团处长。后因鄂西战区食盐补给困难,调任湖北省营食盐公司董事长,调配运补军民食盐。1947年参加民社党任组织部长。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赴台。1961年恢复国民党党籍。1962年任台湾制盐总厂总经理,开发埔地新盐滩850多公顷,筹建现代化电析精盐厂,将鹿港盐场改垦农田成功,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引起国际粮盐界的重视,联合国及韩国、菲律宾等国派专家实地考察。1971年任台湾“行政院财政部粮盐司司长”。1972年退休。著作有《皖中稻米调查》、《农村问题》、《台盐十年》、《改废土为良田》等。
吴正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6年1月
籍贯: 上海
主要行政与学术任职经历: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副教授,流体力学教研室主任
兼任职务: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航空学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
1982年7月,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本科毕业。
1982年8月起,复旦大学数学系、应用力学系、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任教。曾兼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复旦麦克经营公司总经理;复旦大学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助理;杨浦区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联合发展公司副总经理。
1988年开始,在国内力学界率先开展交通流研究,应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一系列交通流实测、数学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代表性文献有《低速混合型城市交通的流体力学模型》( ACTA Mech. Sinica 26, 1994 )。该模型获得复旦大学首届中青年科研项目三等奖(1989),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三等奖(1997),被其他研究者多次引用,称为交通流的“一维管流模型”或“吴正模型”。
1994年开始,研制完成COK系列电脑辅助教学软件多种并实现商品化,获得国家教委第二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CAI软件三等奖(1997),同时出版电脑科普著作一种。1997年1月19日(公元第729043天),文汇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报道:COK典藏版软件作为国内首个按艺术收藏品方式在公证监督下限量销版生产的软件,成功举行了国产软件第一次公开拍卖和公益捐赠活动。
研究领域:
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交通工程学
其他兴趣:教育学,历史学,金融工程学,管理科学
近年来,在高速道路交通拥堵过程形成与发展的实测和数值模拟,“幽灵式拥堵”等非线性复杂交通现象的数学模型,行人和自行车交通流实测和数学模型,地铁候车厅内客流运动规律和延误时间分析,以及资金流动的流体力学模拟等方面,又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多种成果,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有关论文30余篇。交通流研究已经逐渐成为本系学生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向,先后有“校园非机动车交通流的流体力学模型及应用”、“地铁枢纽站上下车客流测量与数学模型研究”、“地铁候车厅人流疏散时间及应用”、“Single traffic交通方式发展与对策研究”、“基于高速路交通录像的交通流模型参数测量方法研究”等多个课题获得本科生科创项目和望道学者项目资助,均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良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