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村

人族门派—女儿村
门派简介
地点:东胜神洲外的女儿村
师傅:孙婆婆
收徒条件:人类,女性
参考点数分配:体质、敏捷、耐力。
门派特色:使用暗器的伤害效果上升50点,10%的几率使用暗器攻击时,目标中毒。如果有沉鱼落雁技能,则使用暗器为攻击多人。
门派描述: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已经无从猜测是谁,建立了这样一个神秘而别具风情的世外桃源,女儿村弟子都是如花似玉的少女,她们的招式也都优雅而华丽,轻灵得如同舞蹈一般,却能在敌人痴迷的瞬间放出致命的毒雾,正是对觊觎她们美貌的登徒子们最大的威胁。
门派技能 技能名称 学习效果 包含法术
毒经 按技能等级提高伤害力
倾国倾城 红袖添香,楚楚可怜,一笑倾城
沉鱼落雁满天花雨,情天恨海
闭月羞花莲步轻舞,如花解语,似玉生香,娉婷嬝娜
香飘兰麝 按技能等级提高灵力 轻如鸿毛
玉质冰肌 按技能等级提高防御力百毒不侵
清歌妙舞
按技能等级提高速度移形换影,飞花摘叶
门派法术 法术名称 法术介绍
红袖添香
功效:战斗中提升自己和队友的躲避力
使用条件:倾国倾城技能达到20级
消耗:30点魔法
楚楚可怜 功效:停止行动并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使用条件:倾国倾城技能达到10级
消耗:30点魔法
满天花雨 功效:使用后增加自己的攻击力,并可能使对手中毒,效果最高累加三回合,持续到战斗结束
使用条件:沉鱼落雁技能达到25级
消耗:40点魔法
情天恨海 功效:克制五庄观弟子的必杀技,使用后需要休息一回合
使用条件:沉鱼落雁技能达到25级,人物等级达到20级
消耗:150点愤怒值
莲步轻舞 功效:令对手一定回合无法使用法术
使用条件:闭月羞花技能达到30级
消耗:40点魔法
如花解语 功效:令对手一定回合无法使用物理攻击
使用条件:闭月羞花技能达到20级
消耗:35点魔法
似玉生香 功效:令对手一定回合无法使用法术和物理攻击
使用条件:闭月羞花技能等级达到40级以上
消耗:50点魔法
娉婷嬝娜 功效:令对手一定回合无法使用装备特技和物理攻击
使用条件:闭月羞花技能达到25级
消耗:40点魔法
轻如鸿毛 功效:暂时附加武器提升魔法上限的效果,下线后效果消失
使用条件:香飘兰麝技能达到35级,人物等级达到30级
消耗:和技能等级数相同的活力
百毒不侵 功效:解毒并在一定回合内避免中毒
使用条件:玉质冰肌技能达到10级
消耗:30点魔法
移形换影
功效:平时状态下使用,可以瞬间回到自己的门派
使用条件:清歌妙舞技能达到1级
消耗:10点气血和10点魔法
一笑倾城 功效:一定几率减少对方防御,使用后自身速度会下降
使用条件:人物飞升且“倾国倾城”技能达到 120 级
消耗: 50 点魔法
飞花摘叶
功效:吸取对方多人魔法为我方队员所使用,不能对玩家角色使用
使用条件:人物飞升且“清歌妙舞”技能达到 120 级
消耗: 30 点魔法
12个门派循环相克,每个门派都有对应另一个门派的必杀技能,按相互的克制排序为大唐官府→龙宫→盘丝洞→方寸山→魔王寨→化生寺→普陀山→女儿村→五庄观→狮驼岭→天宫→阴曹地府→大唐官府。
各种常见类型玩家:
门派特色:使用暗器的伤害效果上升50点
可用技能:红袖添香/满天花雨/莲步轻舞/如花解语/似玉生香/楚楚可怜/娉婷嬝娜/百毒不侵/飞花摘叶
加点:
1、全血NE:
早期特技无回血限制的产物,现在已经不行了。
优点:血多.
缺点:没有速度,无法胜任封系这一角色,只能过过剧情什么的。
2、5敏NE:
绝对的PK一速拥有者。
优点:队中的绝对速度,只要装备不是太差,任何人都无法抢走的一速,控制能力强.
缺点:生存能力太弱,无法在服战中有出色表现.
3、2-4敏NE,其余体耐加点.
现行主流NE。
优点:由于有门派技能加速,服战中出极端加点外的一速拥有者,封控制力强,生存能力强.
缺点:无。
NE的主流加点方式.
4、力NE:
NE的物理伤害系数只比DT低50,而且有师门带毒必中且伤害叠加技能。现在69级有人练力NE,因为同样
加点,NE速度最快,做物理系也占便宜。
优点:抓鬼遇到盘丝的牛,又没法术系的时候,这种NE比较强—。—!娱乐型玩法.任务的时候可以用一下.
缺点:只能娱乐,无法用于PK玩法中.
总结:NE虽然速度上很优秀,技能控制上也比较出色,但却鲜有问鼎服战冠军的女儿,笔者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给出了一个很简单却没有道理的结论----女儿没有禁疗.....
山东省即墨市移风店镇女儿村村庄由来
该村在移风店西南10.5公里,大沽河和流浩河汇流处的北岸,地势低洼,古来多水灾。据传:唐朝时(公元618—907年)有一官员来到此村,见到男子们都去河上防汛,村中只有妇孺。此官员便称此村为女儿村,一直沿用至今。明永乐时(1403--1424),李姓迁来居住。此村原属平度,解放后,划归即墨。同治《即墨县志》在平度界内标有女儿村。
政区人口
现全村有李等姓氏,1293人,耕地1530亩,水沙资源丰富。
经济发展
解放后,该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群众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1949年全村经济收入5.6万元,1978年25.7万元,2003年845万元,人均收入4488元。
1949年,该村经济还很落后,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薯类等作物,亩产120公斤,全村经济收入5.6万元。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粮食亩产增加到200公斤。1970-1982年,女儿村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70年修干渠2条,从大沽河和流浩河提水灌溉农田,为种植水稻创造了条件。1982年,水稻种植面积达1200亩,亩产450公斤,全村农业收入28.7万元,是1949年的5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女儿村充分利用水利条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1988年建立了以大姜、大蒜为特色的生产基地,大姜种植面积达800余亩、大蒜400余亩。自1990年以来,村民不断引进蔬菜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种植方法,使该村成为蔬菜种植专业区。女儿村村民依托蔬菜专业区发家致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97年开始,该村出现了运输业,有各种运输车辆30多部,从业人员70余名,凭借该村盛产大姜大蒜的优势从事营销活动。还有15户、40余人从事饮食服务业、商品批发业,户均收入26000元,第三产业成为女儿村的一个经济亮点。
社会事业
文化教育
新中国建立前,女儿村文化教育落后,绝大部分适龄儿童不能入学,青壮年文盲占青壮年总人数的80%。1942年,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安排人员来该村成立学校,大多数适龄儿童有了上学的机会。1952年,该村成立了夜校和扫肓班,青壮年文盲逐渐减少。1982年村出资3万元,在村南建新学校,建教室24间,占地6亩,可容纳学生近300人。另外附设幼儿园1处,可容纳幼儿60人。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至2003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有86人,参加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有26人。
该村于1967年成立戏班,经常组织演出,丰富和活跃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
建国前,全村没有诊所,医疗条件相当落后。自1967年起,村先后派出人员学习医疗知识。于1970年,成立卫生室,有医务人员2名。2000年,成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
1949年人均粮食12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50元。1958年,人均口粮200公斤。1960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村民生活极其困苦。1978年,人均口粮240公斤,人均收入200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至2003年,人均收入4488元。
随着经济发展,村民住房条件也逐步改善。1949年前,村民住房多为土墙草披,1976年村民住房多为砖瓦房,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1991年村民住房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该村还规划了楼户区,很多村民住上了二层楼,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4平方米。2003年,全村拥用机动车辆268辆,摩托车300辆,电冰箱250台,彩电340台,洗衣机146台,电话280部,电话普及率达到80%。
村庄建设
1949年村内街道不整,没有合理规划。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村两委的领导下,集体经济迅速壮大。1992年女儿村投资50万建成村委办公楼。为了改善村庄交通环境,1993年投资在村后修路3000米。1996年女儿村进行街道规划,投资14万元修整街道、筑排水沟,解决了多年来排水难的问题。2002年为改善水质、方便村民用水,村集体出资27万元铺设自来水管道。同年出资8万元硬化南北主街道3200平方米。2004年,村集体出资21万元新建幼儿园1处,有教室13间,占地2亩。同年出资8万元硬化村后路面。现在,该村街道整洁,住房整齐,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