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慧林

“另类”人物郗慧林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彭苏 发自北京
2007-07-02 16:22:00
“郗的手上有三张牌:单身美女、朗文英语、天方夜谭般的发家史。”一位曾经接触过郗慧林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对她这样评价。
在互联网上搜索郗慧林的相关资料,你能发现两种声音,一边是盛赞得过于甜腻的“中国网络教育第一人”、“传奇美女CEO”;一边是充满情绪的谩骂之词,比如“骗子郗慧林”,“拖欠员工薪水,骗取学员学费的女老板”。
郗慧林到底是谁?她,她的公司都在做什么?
郗慧林自我推销郗目前掌管的是北京东方广场E座内,“领慧网络集团”、“校园在线教育集团”、“终生领导艺术管理学院”系列公司的全部大权——郗是公司首席执行官。
“我现在是频繁接受媒体采访,几乎一天一家。我希望这些文章能唤起新一代的创业家和想成功的人士跟我们一起冲击纳斯达克,让他们知道我是一个有魅力的人……”首度接受《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郗慧林便袒露心迹。
当这位“有魅力的人”,“啪”地一声,随手将商务通扔进法式坤包的瞬间,你不由得心生疑惑,这会是一位思维严谨的风险投资人么?瞧瞧那包,里面密密麻麻,杂乱无章。
她开始说一些对自己的溢美之词:“我好聪明的”,“我的感染力好强的”,“我好有灵性的”……,自夸的同时,一只手时不时地挠挠自己的大腿,再挠挠手臂……而这只手,曾被一些媒体称为“在美国华尔街为人理财的‘金手指’”。
媒体也曾报道,她有一套价值四百万的四合院,但听到记者想将采访地点定在那里时,她犹豫片刻,“房子刚刚出租出去了。”至于名车么,也是有的,据说是一辆鲜见开出的奔驰跑车。
“现在满脑子想着冲刺上市的事,我嫌累赘,停在了建国门的另一套物业的地下车库里。”
尔后,“你打算写我写多长?”郗慧林眉飞色舞。
“比较长吧。”记者回答。
“那就好,那我愿意讲细点。”她咬下一口甜面包圈,满脸笑意。
早慧少女的“活水命”
照搬郗慧林的发家史,你会产生联想,是否要像每部港剧在播放前,注明“情节虚构,如有雷同,概不负责”之类的字样。因为你会质疑,这位表达非常口语化的商业人士,从零起步,到赚到上亿家资的整个过程,怎么如此“轻飘”?
郗慧林说过自己的命格是天生的活水,这是早年请命理大师帮她测算的结果。“活水不能呆在一处,一定要到处流动。”
如果按照她的讲述,这“活水”的流线应是:西安——北京——美国——香港——北京。
郗慧林说自己出生在西安的一个高知家庭。“四岁上小学,十岁读《红楼梦》,十四岁就考入了北京师范[font]大学[/font],主修外国语文学与国际贸易,[font]大学[/font]毕业后,在北京石油[font]大学[/font]担任国际商业经济学讲师。”那年是1990年。
尽管事后,北京师范[font]大学[/font]学籍档案馆里的姚老师,翻阅从1988年到1991年所有毕业生的档案,就是没有找到一位姓“郗”的学生,也没发现一位毕业于国际贸易专业的该女生学生。但姚老师也说:发生这种情况,有可能是系里提供的资料不全,或者郗本人改变了全部资料。
英雄不问出处。这并不妨碍郗慧林在其办公室里摆放一座题名“北师大风云人物,学长郗慧林”的奖座。
因为英语好,在上[font]大学[/font]时,她一直为外商作翻译。常接触外商,她说自然学会了贸易手法。最早是代理医疗器械,接下来炒股票,然后服装代理,“我在西单开店,在百花市场,成为最大一个批发商……”
90年代初期,疯狂炒楼炒股是整个内地的经济氛围。“当时深圳的房地产好火,大多是公安部以及高干子弟盖的楼。我就在北京作房产代理,卖出一单就收2%的佣金,有十几万的利润可图。”
1993年夏,“我飞往美国旧金山。出国前,在北京方庄为父母买房花了八十多万,剩下的人民币,折合成两万美金。”
“美国——香港”一个月后,郗慧林从旧金山飞往芝加哥,后来在芝加哥理工[font]大学[/font]进修一年,没毕业,“我觉得里面的学生头脑不及我。”
“我的沟通能力非常好,很小就会股权结构设置,常常和别人吃顿饭就完成了一个公司合并,而且一般人也没有我反应敏感,我21岁在华尔街闯,天天听到那儿摇铃响,我就会像赛手站在跑道上,充满了冲刺的兴奋感。”
如她所讲,在芝加哥,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个小型的基金,开了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客户里有一些“背景特殊”的中国人。“中早期创业时,我还在硅谷发源地旁的poloarto成立了gardism,以及在洛杉矶成立了redwood两家投资理财公司。”
“1995年,我与第一芝加哥银行合作,在美国纽约与芝加哥两地成立First Chicago Bank's First Option联合公司,为中国多家私有及国有公司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这家公司在1997年关闭。而在此之前,郗慧林就去了香港。郗慧林声称自己现在拥有香港身份证。“到香港之前已经挣到50万美金。”
1995年到1997年,香港投资氛围火热。“在那段期间,我是凌晨四点开始炒股,周末炒房。我的资本很快从50万美金上升到一百万美金。”
最后,“我在香港赚了1000万美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我做购并。就是把内地项目买进来卖给香港公司换股。我代表上市公司收购国企。其中我也出资。”
投资与被投资
无人可以证明郗慧林在美国、香港的这段历史。
1997年,郗慧林回国了。按照她的说法,回国后,她做过一系列风险投资,第一项就是掌门网。掌门网算是国内最早、也是非常成功的无线网站。可这次的风投,郗慧林说她失败了。颇为有趣的是,适才还自夸很懂股权结构设置,常常和别人吃顿饭就完成了一个公司合并的她,却在投资掌门网时,“大家不知怎么算这个合作模式,分给了我一大堆期权,我就投入三年的心血与上千万资金上去。”
而事实上,在网上查看这个赫赫有名网站的历史,几乎没有关于郗慧林的记载。
“我风投成功的也有。”比如中和威软件公司,还有教育网站人才网,学林网。
1998年,郗慧林选择做网络多媒体教育。先后成立了“校园在线教育集团”,“终生领导艺术管理学院”。最后还有一家“领慧网络集团”。随着该集团成立,郗慧林声称自己把在美国投资公司的1600万美金全部注入进来。
“公司的股东一共有三人,除了我,另外两个是美国风险投资人。我在中国管理公司,我的投资和第一轮风险资金是公司基本资金,我投了800万美金。”
“我现在在忙着整合资源,准备并购百家网站和学校。”
郗慧林兴奋地表示,种种行动都是为上市做准备。她甚至极为自信地说:“我们现在的商业模式已不能被复制了。”
面对质疑东方广场E2座,从301到306全是“校园在线教育集团”的领地。公司前台的牌子显得很简旧,墙壁上挂着郗与几位名人在某论坛上的合影。
“我的公司市值一亿美金。”郗慧林坚称,“我们几个股东是按股权结构来投的,但可能有天我会以十亿美金卖掉公司。”
但校园在线教育集团所属管辖的东城区劳动局仲裁厅于主任对记者说,“这家公司近年来,因为劳动合同与员工关系,频繁发生纠纷,投诉不断。这样的公司上不上市且不论,起码管理是亟待加强的。”
就在郗慧林畅想明年奥运后,在纳斯达克冲击上市之际,网上也可以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帖子:“郗慧林的身份证的姓名叫郗元,她的经历有很多待商榷之处。本人曾做过她的助理,她不折不扣是个大骗子。”另外也有帖子指出校园在线教育集团甚至一度被法院查封。
对此,郗慧林这样解释,“写这篇文章的记者是被我们公司开除的人,她叫杨露,她恶意陷害我。”而公司被封,则“只有一次”,“我可以发誓,是当时处理不当造成的。我们公司的人跟来调查的人发生了冲突,我人又在外地……”
人物周刊与她有一段对话,她最终对于记者的提问表示出愤怒。
人物周刊:别人对你早期经历有质疑,比如[font]14岁[/font]读[font]大学[/font],21岁闯华尔街等,有什么回应?
郗慧林:我不需要别人的证明,我有全系列的照片可以证明。
人物周刊:郗元是谁?
郗慧林:我家一个亲戚的名字。当时我在海外,海外身份不方便注册公司。公司的注册人是她。她是隐身的,不在公司里做任何事情。
人物周刊:海外身份注册公司有些什么不便?
郗慧林:我在国内的时候,还是希望低调一点。你知道在中国做事会牵扯很多精力。
人物周刊:这个理由是否很充分?
郗慧林:(愠怒状):反正我不想在这个环节(冲击上市)多谈这件事。
6月12日,郗慧林在电话中说:“我的合作伙伴要我目前低调点,我不想被报道了。”这是她留给记者的最后一句话。
【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trs/raw/21100
《从天才少女到中国网络教育第一人》[font]14岁[/font]上[font]大学[/font],19岁成为[font]大学[/font]教师,21岁独闯华尔街并让自己的资本迅速增加到1000万美元,27岁创办国内首家大型网络教育机构,30岁掌控6000万美元企业资产。郗慧林的成功,是天才加勇气和勤奋的结果。
长安街和银街的交织点———东方广场,大家熟知了这里的名牌时装、名牌化妆品和高档时尚产品。然而这里却出现了一家知识·财富会所,纯正的英语从这里起步。这个机 构的掌门人就是在美国华尔街为人理财并被称为“金手指”的郗慧林女士。
郗慧林,中国网络教育第一人,中国国际教育产业投资集团、校园在线教育集团、终生领导艺术管理学院、知识·财富会所创始人、董事会主席、CEO。
郗慧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外表文静、气质脱俗、言语温婉,不过从温柔、善良中又透露出更多的刚毅和干练。
成功需要勇气
一个10岁的小女孩带着她的弟弟,为了求学的需要,独自来往于西安至北京的列车上。这个小女孩4岁上学,半年后就跳级进了三年级。[font]14岁[/font]进入北京师范[font]大学[/font],成为当时班里最小的学生,并同时攻读外国语文学和国际贸易两个学位。毕业后,她只身飞赴大洋彼岸攻读美国西北[font]大学[/font]高级金融管理学,在18岁时就担任了北京石油[font]大学[/font]国际商业经济学讲师。3年后,她辞去这个铁饭碗,怀揣2万美元独闯华尔街。1992年,在金融圈摸爬滚打过的郗慧林,已经是华尔街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了。到了1997年,她的家底更厚实了:变成了1000万美元。但最后她选择了扔掉这个金饭碗,圆教育之梦,在内地创办在线教育集团。
必须掌握英语
郗慧林的“第一桶金”是靠英语优势获取的。[font]14岁[/font]时,郗慧林就考上了北京师范[font]大学[/font]国际贸易专业,英语学习相当突出。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她就利用语言优势专门帮助老外为他们手里的货物找买家,一年下来,挣了50万元。“这算是我的‘第一桶金’吧。手里有了一点钱,心就越来越野了。我先拿出其中30万元给父母在北京买了一套房子,然后带着剩下的大约2万多美元的资本去美国华尔街做国际贸易了。”郗慧林说。
在1997年,郗慧林带着几年奋斗的积蓄,带着圆教育梦的理想和对未来事业的憧憬回到祖国,
选择中国网络教育开始创业,创建了“育才国际远程教育网”,这也是从英语开始的。领先英语中心(朗文成功英语)作为集团全力打造的专业英语培训机构,与英国皮尔森教育集团合作,是朗文成功英语多媒体交互课程在中国的独家代理。
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成功不会轻易得到。郗慧林说:“我从来不偷懒。你可以说我做得还不够完美,但你不能说我偷懒了,没有尽力。如果考试中我试卷考了99分,我还要考虑那丢失的一分,多么令我痛心。你的成功,你的失败,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看到员工每天议论薪水的多少,她替他们着急。为什么不用更大的气力去计算如何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呢?她很羡慕20岁出头的小姑娘,时间着实太宝贵了。现在,她每天睡觉5个小时,其他时间里都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中。
“金手指”理财并回馈社会
郗慧林是“多产”企业家,她运作过房地产、运营投资、教育事业、互联网等不同产业。事业能发展到现在主要靠的是能够把很多资源整合得比较好。
“多产业的历练是相当重要的,就像我在华尔街时,清晰地觉察到每一分钱每年将运转2000多次”,充分的资源整合和执著的追求使她成了时代的幸运儿。在华尔街金融市场给多家企业的理财服务中,她赢得了企业的敬重,被称为“金手指”。在短短几年中自己所持有的股份实现了逾千万美元的资金投资回报。
当资源整合时,她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赋予别人一个回报。对于员工,要赋予他们丰厚的薪水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对于国家要有所回报,她已在近200所[font]大学[/font]进行了演讲,把朗文英语作为激励性的捐助给了那些最需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