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卢志民

位于东辽河畔吉林省四平市的小屯红嘴,如今以红嘴集团这个名字饮誉四方。这里既不临疆 ,也不靠海,但红嘴却在这里创造了奇迹,经济实力早已超过北方一个中等县的水平,被称为 “红嘴现象”。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创造这个奇迹的人竟然只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农民,他就是卢志民。

红嘴有座黄土山。相传在很早以前,黄土山忽然红光迸现,远远望去,好像女人艳丽的嘴唇。年长的人说,“那是关心人间疾苦的菩萨显椤!焙嘴也就因此而得名?时光飞转,沉寂的黄土山,依旧是日出而立,日落而息,伴随的还是那无边的贫困。

“光棍四五十,干活没分值,牲畜没饲草,家家没粮吃”,这就是当年红嘴二队的真实写照。

因为穷,屯里1/3的小伙子讨不上老婆,夜守空房,眼望着房笆,唱着有名的东北二人转段子《光棍哭妻》;因为穷,屯里80%的人赌博成瘾,卖儿卖女、卖妻卖娘。

越穷越赌,越赌越穷,如此的恶性循环,哪有出头之日呀!

面对着这么糟的现状,不甘平庸的卢志明再也沉不住气了。

1968年的秋天,当选为红嘴二队生产队长的卢志民与会计刘洪义,二人偷偷地搞起了农田管理包干到户,年终结算,红嘴二队卖商品粮的人均收入全公社第一。

然而,好景不长。1976年夏天,“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进了村,调查后,说卢志民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认钱,不认路线,把卢志民关进了牛棚子里,批斗了100多天。

真实的历史,绝顶的荒唐。卢志民10年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10次都被挡在了门外。连党员还不是的他,一夜之间,竟成了“党内正在走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108天的“牛棚”遭遇,卢志民无奈、彷徨、度日如年,甚至产生过轻生的念头,险些去跳河轻生。

后来,被割掉了“资本主义尾巴”的红嘴二队,就像是豆腐掉进了灰堆里--吹也吹不得,打也打不得。社员们要求、公社又做出决定,收拾红嘴二队这个烂摊子,非卢志民莫属!

受命于危难之中,二次出山的卢志民,依然痴心不改:“让我干,还得按过去的道儿来--平掉大寨田,恢复副业队。”并决定“沙里淘金”,兴办翻砂厂。这一连串的举措都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卢志民的胆识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金可不是好淘的。全队300多号劳动力,仅两名初中毕业生,没有一个懂工业的。黎明时分,彻夜未眠的卢志民忽然想到一个人。他三顾茅庐,请来了毕业于包头第二工业学校,人称“小能人”的学铸造专业张玉佳,任命他为工业副队长。

生产队里冒出一个工业副队长,真叫人“木头眼镜--看不透”。这恐怕是卢志民别出心裁,创造的第一个“神州第一”吧。

穷则思变。卢志民借个高音喇叭发布建厂动员令:“咱屯穷,国家也不富,要是等、靠、要,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卢志民说:“那个历史时期,我们什么都没有,连一块铁都没有。最后我们四处捡,各家老百姓齐。翻砂厂连一台电机都没有,我们把磨米碾磨米的电机拿下来,白天翻砂炉用,晚上再加班给社员磨米。就这么一个小翻砂厂,就挣了7万多块钱,是我们种地种菜无论如何怎么精耕细作也挣不来这么多钱的。”

目前,红嘴集团所属17个分公司,总资产达43亿元,净资产23亿元,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4亿元,完成利税3.2亿元,上缴税金2.05亿元,成为四平市第一工业大户、第一利税大户和第一纳税大户。作为吉林省优秀农民企业家的杰出代表,红嘴集团总裁卢志民带着红嘴人对奥运的企盼和热爱,飞赴延吉市参加将于2005年7月16日举行的奥运圣火传递,届时,他将成为第127名火炬手。

百年奥运就要来到我们身边,“祥云”驾临松辽大地,这次又是如此亲近的和红嘴人联系在了一起。这是对卢志民总裁30年创业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也是红嘴人的骄傲。必将激励红嘴人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

去年8月29日,卢志民总裁是通过市组织推荐和公开投票相结合的方式有幸成为了全国1880名火炬手中的一员。籍雅琴、李桂珍、赵洪新、董彬、曹发、耿大勇、王岩、于绍文、高亚辉等9名候选者同时脱颖而出,成为代表四平人民参加奥运圣火传递的火炬手。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