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尉军衔中尉是一些国家军队中尉官级别的军衔称号。中尉一词源自法文“代理人”、“副职”。中尉作为军队职务名称,最早出现在法国,1444年法国军队将担任副队长的首领称为中尉,到15世纪末中尉成为对副连长的称呼。从17世纪下半叶起,中尉成为法兰西等西欧国家陆军和海军的军衔称号。俄国军队17世纪中叶在新制团设置了中尉军衔,起初授予步兵连和骑兵连的副连长,后来中尉被任命担任连长。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都设有中尉军衔称号,一般为副连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还将中尉区分为一级中尉与二级中尉两个级别。

中国军衔制历史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国民政府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有设立中尉军衔。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中尉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晚清军衔制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军衔制,军官军衔设三等九级。其中,初等官佐设置为:大尉、中尉、少尉。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初等官佐称谓改为:大军校、左军校、右军校。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尉1912年8月,北洋政府颁布《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军衔设三等九级。其中尉官设置为:上尉、中尉、少尉。

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尉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尉官设置仍为上上尉、中尉、少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尉1955年2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实行军衔制,其中尉官设置为: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制的决定》,1965年6月1日开始实施。

1988年7月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不再设大尉军衔,尉官设置改为上尉、中尉、少尉三级。

中尉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中尉、海军中尉、空军中尉。

1988年12月17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实行警官警衔制度的具体办法》,设立武警中尉警衔。

陆军中尉为陆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陆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

海军中尉为海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海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正连职军官和资深的排职军官,也可被授予海军中尉军衔。

空军中尉为空军副连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此外,它还是空军正连职军官和排职军官的辅助军衔,即资历较浅的空军正连职军官和资深的空军排职军官,也可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

解放军中尉军衔标志

中尉
陆、海、空军中尉常服肩章(1955~1965)

1、“55式”军衔中尉肩章

陆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红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红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海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代表海军的黑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黑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空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代表空军的蓝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蓝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此套肩章式样自1955年起用,到1965年废止。

中尉
陆、海、空军中尉常服肩章(1988~2007)

2、“88式”军衔中尉肩章

陆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有红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红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海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有代表海军的黑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黑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中尉
武警中尉常服肩章(1988~2007)

空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两佩镶有代表空军的蓝色边饰,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蓝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武警中尉警衔主要标志为金黄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红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此套肩章自1988年起用至200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换07式军服时停止使用。

3.“07式”军衔中尉肩章

2007年7月3日,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经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批准,全军部队将从2007年8月1日起,开始陆续换穿07式军服。

07式军服的军衔肩章在保持原有图案不变的基础上,主要对肩章底色作了改革。

陆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松枝绿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海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黑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空军中尉军衔主要标志为蓝色肩章底版上缀有一条金色细杠和二枚星徽。

中国古代官职战国时赵国初置,掌荐举人才等事。秦汉时为武职,掌京师的治安警卫。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称执金吾。唐代自德宗以后,于神策军置护军中尉,专由宦官担任,率领禁兵。元内史府置中尉,为正三品,位内史之下。内史原名王傅,至元二十九年(1292),封晋王于太祖四斡耳朵之地时改。《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新唐书·宦官传·窦文场霍仙鸣传》:“德宗还京,颇忌宿将,凡握兵多者,悉罢之……贞元十二年六月,特立护军中尉两员、中护军两员,以帅禁军,乃以文场为左神策护军中尉,仙鸣为右神策护军中尉。”又《田令孜传》:“从义父入内侍省为宦者……累迁神策中尉,左监门卫大将军。”

电影中尉

中尉
电影《中尉》海报

《中尉》原名《像界碑一样战立》,也是常铖继《中国兄弟连》之后出演的第二个军人角色,如果说《中国兄弟连》中常铖所扮演的林副官看上去像是高高在上的英雄,那么《中尉》中的常铖将一个现代军人在生活中的无奈和坚韧演绎得生动如己。

2008年10月21日晚19点35分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主演常铖和李月颖分别担任片中男女主角。

演惯了青春偶像剧的常铖在《中尉》中要给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儿童当爸爸,这也是常铖首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做一个家长的烦恼也让常铖深觉父母养育之恩。除此以外,常铖与英皇新人李月颖还有不少情感上的对手戏,李月颖扮演的角色是一名吸毒女,在常铖的帮助下,终于成功戒毒,但当她回到高原的哨所寻找常铖时,却得到常铖在一次任务执行中牺牲的噩耗。虽然故事结尾充满悲情色彩,常铖却认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很男人,“这个人物他在面对很多困难的时候,也有着小人物一样的恐惧、无奈,心理活动是很完整的,但是他从来不推卸责任,该他承担的他承担,不该他承担的,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去承担,他也去承担,实际上他非常男人。”

《中尉》的拍摄地点在新疆喀什,常铖所扮演的军人角色正是千千万万个驻守边关的军人,拍摄中,剧组同哨所的战士同吃同住,甚至一同度过了地震国难日,在常铖看来,这些都是珍贵的回忆,“拍摄条件艰苦那是肯定的,有不少戏在帕米尔高原拍摄,每天要与天气做斗争、与大自然做斗争,非常辛苦,但是摄制组只是在那边逗留一段时间,而驻守在这边的战士要在这里的岗位一直监守下去,他们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9]

《中尉》剧情起伏,扣人心弦,常铖不仅要与李月颖所扮演的吸毒女有大量精彩的对手戏,同时还在剧中担任“二爸”,与一名有听力障碍的孩子演绎一段不是父子更胜父子的亲情。他最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将自己永远留在了美丽的帕米尔高原,把思念留给了未曾表白的李月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