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 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

《尚书大传.略说》:“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郑玄注:“所谓里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归教于闾里。”

《后汉书.郑均传》:“议郎郑均,束脩安贫,恭俭节整,前在机密,以病致仕,守善贞固,黄发不怠。”

宋王禹再《高闲》诗:“更待吾家婚嫁了,解龟休致未全迟。”

《宋史.欧阳修传》:“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

2. 致仕官的简称。指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

《通典·职官十五》:“诸执事官七十听致仕……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开元 十五年十月,致仕官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五年》:“是月, 龙图阁 直学士、致仕 杨时 卒,年八十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