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官名。唐大中五年(851),始以大臣充诏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北宋不常置,掌筹划沿边军事。南宋设置渐多,掌本路诸州军事,多以安抚大使兼任,可便宜制置军事,有四川、江淮、京湖等制置使。其秩高望重者称制置大使。

唐代后期在军事行动前后为控制一方秩序而设。北宋边疆地区临时性的军事统帅。如太平兴国四年(979) 灭北汉时﹐潘美曾任北路都招讨制置使。元丰五年(1082)﹐宋夏战争期间﹐陕西各路原已设有经略安抚使﹐作为常设的军事长官。此时﹐宋政府拟由泾原路进攻西夏﹐任命宦官李宪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授以节制陕西各路军队之权。后因宋政府的计划改变﹐制置使亦随而撤销。后又任命李宪为熙河﹑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制置使﹐不久又罢。崇宁四年(1105)﹐为夺取河湟地区﹐曾任命宦官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北宋末﹐曾以种师道为京畿﹑河北制置使﹐作为抗金的军事统帅。南宋初﹐常设制置使为方面军统帅﹐以抗金或镇压叛乱。辖区内的安抚使及地方官吏并受节制﹐后改为只节制军事﹐其它归地方政府。建炎四年(1130)定位在招讨使之下﹐后又规定安抚使不再带制置使﹐制置使只作统兵文武官员的官衔﹐也不常置。只有四川安抚使仍带制置使﹐职权略同于宣抚使﹐但不管财政。官高者或称制置大使。此外﹐还设沿江制置使﹑制置副使﹑沿海制置使。

《宋史.职官志七》:“制置使。不常置,掌经画边鄙军旅之事。”原注:“赵鼎为江西制置大使,岳飞为制置使,每事会议,或急速施行,许报大使照应。”又《李纲传下》:“疏奏,上为赐诏褒谕。除江西安抚制置使兼知洪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