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桢
1.清朝大臣杨国桢,字海梁,四川崇庆人,杨遇春之子,以举人入赀为户部郎中,出任颍州知府,累擢河南布政使。洎回疆底定,宣宗推恩,就擢巡抚,疏请留其父部将训练河南兵。武臣父子同时膺疆寄,与赵良栋、岳锺琪两家比盛焉。遇春殁,袭侯爵,服阕,授山西巡抚,历官皆有声。道光二十一年,擢闽浙总督。寻以腿疾乞归,在籍食俸,数年卒。
2.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生,福建龙岩人。

196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5年晋升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为全国第三批博士生导师,1987-2006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第七、八、九、十届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首批优秀专家。先后赴日本京都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讲学,受聘台湾中央大学、政治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上海大学兼职教授,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985工程”海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主编,《史学月刊》、《海交史研究》顾问,《中国高等院校学术文摘-历史卷》编委。毕业的博士中,已有近20位晋升教授或研究员,15位担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获得奖项
获奖、专利和发明:
(1) 林则徐全集,其他科研奖,2003年01月,中国古籍整理委员会,等级:1
(2) 海洋与中国丛书,其他科研奖,2000年01月,中国图书奖评委会,等级:1
(3) 明史新编,省部级科研奖,1995年01月,国家教委,等级:2
(4)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省部级科研奖,1994年0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等级:2
著作及论文
论文发表:
(1) 明清农村社会经济,《中国史学名著评介第五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02月
(2) 海洋世纪与海洋史学,《光明日报》,2005年05月
(3) 华南农村的一田二主:闽西汀洲与台湾的比较,《李埏教授九十华诞纪念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 17世纪海峡两岸贸易的大商人,《中国史研究》,2003年02月
(5) 吸收与互动:西方经济社会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经济-社会史-历史研究的新方向(商务印书馆)》,2002年12月
(6) 论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的概念磨合,《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01月
(7)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史研究断想,《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01月
(8) 洋商与大班:广东十三行文书初探,《近代史研究》,1996年03月
(9) 关于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年02月
(10) 论中国永佃权的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年02月
(11) 台湾与大陆大小租契约关系的比较研究,《历史研究》,1983年04月
(12) 试论清代闽北民间的土地买卖,《中国史研究》,1981年01月
(13) 再论宣南诗社与林则徐,《中华文史论丛》,1980年01月
(14) 宣南诗社与林则徐,《厦门大学学报》,1964年02月
(15) 林则徐的早年,《厦门大学学报》,1961年01月
专著发表:
(1) 东溟水土,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08月,学术专著
(2) 闽在海中,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年11月,学术专著
(3) 明清中国沿海社会与海外移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05月,学术专著
(4) 明史新编(合著),人民出版社,1993年01月,学术专著
(5) 明清时代福建的土堡(合著),台北国学文献馆,1993年01月,学术专著
(6) 林则徐论考,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03月,学术专著
(7)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8年02月,学术专著
(8) 陈嘉庚,人民出版社,1987年02月,学术专著
(9) 陈嘉庚传(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09月,学术专著
(10) 林则徐传,人民出版社,1981年04月,学术专著
3.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国桢(1938-),男,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

简历
1962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
1965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基本粒子理论研究生毕业。
1965.9-1966.12 北京大学参加层子模型理论工作。
1967年至今在中科院物理所工作。
1978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1986年任研究员,曾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
1985年5月-1999年5月任物理所所长。
1983年7月-12月,美国劳仑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1984年1月-12月,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科学系访问副教授。
1985年特批为光学博士生导师。
1987年以来被聘为国家超导专家委员会第二首席专家兼国家超导中心主任,攀登计划高温超导项目首席专家。北京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委会主任。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大兼职教授。
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家。1991年被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1992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物理学科评议组成员。目前是量子电子学国际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物理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现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物质科学基地管理委员会主任,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院长。
工作简介
主要学科研究领域是光物理,他在这方面开展了多方面的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开创性的成就。同时还在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的若干方面也作出了相应的重要贡献。例如,在光学一般性变换、光学系统相位恢复问题、超短脉冲激光谱线超加宽理论、表面和界面的非线性光学研究、激光分子束外延和氧化物薄膜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研究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在由他负责和主要参加的研究工作中,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部委级4项。
目前的研究课题为:
1、氧化物薄膜和结的研究。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多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氧化物薄膜、结和超晶格,研究它们的显微结构和光电性质,并进行新的原理性器件的研究。
2、衍射光学研究。用我们的方法,进行衍射光学元件设计和光学系统逆问题的研究,并逐步把研究工作从标量光学扩展到矢量光学领域。
3、光合作用的超快过程研究。用超短脉冲激光技术,研究参与光合作用的蛋白质分子中的快速能量转移过程,以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微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