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
běi mén
1.北向的门。
2.喻指北部边防要地。
3.唐宋学士院在禁中北门,因以为学士院的代称。
4.指翰林学士。
5.指唐代禁军的北衙。
6.《诗·邶风》篇名。序谓"《北门》,刺士不得志也"。后因用以喻士之不遇。
7.复姓。《左传》有北门驷﹐《尸子》有北门子﹐《庄子》有北门成。见《通志·氏族三》。
诗经——《北门》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
终窭且贫,莫如我艰。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处,室人交讁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载?
赏析:
本诗描写一个公务繁忙的小官吏,内外交困,事务繁重,还遭受家人的责难,表现出无可奈何的哀伤和忧虑,只好归
于天命。而这一切,都在出北门这一行程中产生的联想,或正其门之风带来的凉意。所谓气之动物,而之感人,凄凉之
意,侵人心脾,萌发了感触,仿佛让我们看到一个瑟缩人物正在眼前走过。
【作者小传】:
《诗经》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编纂成书,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的。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都因音乐得名。“风”是地方乐调,收录当时十五国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多为贵族所作的乐章;“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