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牛肝菌

中文学名 黄褐牛肝菌
拉丁学名 Boletus impolitus Fr.
中文别名 半白牛肝菌
同物异名 图 637 黄褐牛肝菌 : 1. 子实体, 2. 孢子, 3. 管侧囊体
分类地位 伞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属
形态特征 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直径5-13cm,半球形,后近扁平,淡黄褐色,黄褐色或橙褐色,边缘内卷。菌肉污白色,表皮下淡黄色,伤不变蓝色。菌管淡黄色到黄色,几乎离生或离生。管口近圆形每毫米2-3个,鲜黄色。柄长4-13cm,粗1.8-2.5cm,上下略等粗或下部稍膨大,内实,淡黄白色,无网纹。孢子印淡橄榄褐色。孢子带淡黄色或带淡绿黄色,近椭圆形或近纺锤形,10.4-13.3μm×4.5-5.5μm。管侧囊体无色,瓶状或近纺锤形,顶端狭细,35-60μm×8-10μm。
生态习性 夏秋季于杂木林中地上散生或丛生。
分布地区 福建、贵州、云南、西藏等。
经济用途
可食用。属外生菌根菌,可与马尾松、柞树等形成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