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

爱新觉罗·允祥
玄烨第十三子,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
中历生卒:康熙二十五年年十月初一辰时(丙寅乙亥壬子甲辰)
——雍正八年五月初四午时(庚戌辛巳壬寅丙午)
公历生卒:1686年11月16日7点至9点
——1730年6月18日11点至13点

生肖:虎
星区:天蝎三
初名:胤祥
号:青山;朝阳居士
室名:安乐堂 与善堂 交辉园
别称:怡贤亲王;和硕怡亲王;怡亲王
籍贯:满洲正蓝旗
职衔:
总理户部三库事务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年
总理户部事务 雍正元年——雍正?年
军机大臣 雍正七年——雍正八年
谥号:贤
为表彰其功绩,雍正皇帝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贤”字前,并给予配享太庙,在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建专祠的待遇
著作:
《交辉园遗稿》(雍正辑)、《交辉园遗稿续刊》
胤祥的一生颇具戏剧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且因卷入康熙晚年的储位之争受到圈禁。后8年,是在其兄长胤禛(雍正帝)即位后度过的。他从一个闲散皇子骤升亲王,得到了各种特权和殊荣,长期受到压制的才华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岁,在历史舞台上来去匆匆。他身后备极哀荣,追谥“贤”。这是对一位死去王爷品行的最高评价。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观众,对剧中性情豪放耿直、清正廉洁的十三爷胤祥印象深刻。不过,历史上的真实是另一回事。胤祥的人生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起落?与其父(康熙帝玄烨)兄(雍正帝胤禛)又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自然引起人们的兴趣。
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满洲正黄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胤禛念国储关系民生,即位不久,命领户部,管理三库事务。他以“国家休养生息,民康物阜”为务,针对前朝财政积弊,清理天下赋税,稽核出纳,量入为出,致府库充盈,国用日裕。天下浮粮,害民甚剧,在胤禛支持下,竭力剔除,仅江南之苏、松,浙江之嘉、湖,江西之南昌,通计每年减除60多万两,直省正供蠲免多达数百万两。
三年(1725),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将直隶分作四区,区设专官,负责疏浚河渠,筑堤置闸,区分疆亩,经划沟腾,千里之内,沮洳污菜,都化作良田。江南水道,多致浅塞,因其倡导兴修,数十州县,河流畅通,几千顷良田,悉获灌溉之利。因官吏征求、苛索,两淮盐政一直不振,自总理户部,便力加整饰,取消一切浮费,由此商力日苏,盐务渐见起色。
七年(1729),准噶尔部策妄阿刺布坦、噶尔丹策零父子叛清,朝廷决定对西北两路用兵,奉命参与帷幄,筹划建立军机处,出任首席军机大臣,全权筹措兵马粮草以及各类军需之转输。以所领度之储备充足,调度得宜,而屡博奖谕。
一心济人利物,为国为民。经其奏准,宽免了雍正三年以前天下“积逋”,恢复了一切“诖误”。存心忠厚,听断公明。曾奉命讯鞫大案,审讯中,不用重刑,坚持以诚感人,以理服人,重证据,不轻信口供,虽涉及人众,而不株连无辜,使数十件大狱,件件处理平允。
精于骑射,每发必中。诗词翰墨,皆工敏清新,可惜遗存甚少。临危不惧,猝变不惊,曾随康熙围猎,猛虎突出林间,张牙舞爪,直面扑来,面不改色,从容操刀,一击而毙,见者无不称其“神勇”。他如汉侍卫之管理,守卫圆明园八旗禁兵之督领,养心殿用物制作,雍邸事务,诸皇子事务,雍正陵寝,凡宫中府中,事无巨细,皆其一人筹划料理,而且“无不精详妥协”,甚合皇上心意。
莅事八载,精白一心,从不居功,又极谦抑,如此事君,皇上待他也非寻常,死後令享太庙,谥号曰“贤”,以褒众美,并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冠於谥法之上,以示宠褒。还特於奉天、直隶、江南、浙江各建祠宇,以昭崇报。
怡亲王在海淀
和硕怡亲王允祥原名胤祥,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继位后改名允祥。本是康熙帝的第十三子,宠妃章佳氏所生。此人在康熙朝默默无闻,在康熙临终前不知何原因还曾一度入狱,直至康熙驾崩,雍正继位后才有了出头之日,不仅位在其他皇子之上,还被重用为军机处首辅,这一切都缘于此人是雍正的死党,早在夺位前他们就策划于密室,结党于宫廷,一旦雍正登基,自然是鸡犬升天了。
怡亲王允祥只活了四十五岁,于清雍正八年病逝于北京,虽然只有很短的时间,但也为雍正皇帝做了不少事情。其功劳在海淀区还能寻觅到一些踪迹,北京西山卧佛寺行宫就是佐证之一。北京人说起西山卧佛寺无人不晓,但问起卧佛寺行宫就知之甚少了。今天的北京植物园内的卧佛寺饭店是由东西两部分组成,东部以僧舍和新建房屋为主,而西部房屋就是卧佛寺行宫的旧址,它的建造者就是怡亲王允祥。在此之前,在西山本已有香山行宫和玉泉山行宫,但雍正皇帝在夺位过程中做了不少对不起祖宗和父皇的事,主要是杀害了大半数的皇子,总觉得愧对先皇的教训,因此不愿意再住到康熙住过的行宫里去,甚至死后也不愿葬到遵化的清东陵,而另择地河北易县。怡亲王允祥就是另建行宫和另择陵地的积极执行者和参与者,这两件大事都是经他手完成的。
卧佛寺行宫紧傍卧佛寺的西墙,穿过古柏,过琉璃牌坊往左即是。行宫三进院落,宫墙绿瓦琉璃顶俨然是皇宫再造,院内遍植松柏与鲜花,春有丁香报春,夏有绿荷满池,秋有丹桂飘香,每逢十月更有红叶临窗探视,美不胜收。第三进院的水景园和鱼池一年四季有樱桃沟的泉水泻入,水声淙淙,鸟语阵阵伴着寺内的晨钟暮鼓,大有世外桃源之感,天上神仙府,地上帝王家,果然名不虚传。
怡亲王在海淀的另一处遗迹就是西山的白家疃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一个秋天,我和著名诗人韩风萍先生到西山白家疃去寻访曹雪芹的故居。时值初秋,暑热尚未退尽,我们俩在白家疃村北头一个古寺遗址旁只找到了一座石桥的三块条石,据说曹雪芹当年就住在石桥旁的一个小院里。小院早已不存,连石桥也只剩下了三块条石作为遗迹,使我们觉得非常失落。在闷闷不乐中走进了村里,忽然在路旁发现了古戏楼,虽然朱颜退尽略显凄惶,但当年风貌依然不减,经探问方知这里曾是和硕怡亲王允祥的别墅,戏楼后面的房屋尚存几十间,部分房屋做了白家疃小学的校舍,虽然经过二百余年的岁月沧桑,但作为一座王爷的别墅仍有历历可寻的遗迹。
由此我又想到了《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一些往事,曹家在江宁织造任上遭到抄家问罪的缘由是亏空了库存的银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挪用了公款。而抄家问罪的执行者不是别人就是怡亲王允祥,曹家被抄后是允祥禀明了皇上,才给曹家留下了磁器口的十七间半住房,使其免受了街头流浪之苦。曹雪芹归旗后又再次出走,迁居白家疃村,正是怡亲王允祥经营白家疃别墅之时,怡亲王之子弘晓乃当时不喜功名富贵,而喜欢博览群书结交文人墨客,此人又是英亲王阿济格五世孙敦敏敦诚的至交,而敦敏敦诚又是曹雪芹的莫逆,因此可以大胆地想像一下,弘晓与曹雪芹同居一村,咫尺之遥,况且又都是朋友的朋友,哪有不交往之理。因此我认为今天怡亲王府收藏的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很可能就是曹雪芹最早的手抄本。此设想不知当否?并在此请教于红学的专家。
怡亲王后人
子嗣:有子9人,有封爵者5人,即长子弘昌封贝子后晋贝勒。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阿哈占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精奇哩氏萨克慎;郡主乾隆四十一年壬午正月初五日午时卒,年七十四岁。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五子:长子永喧(出继),次子未有名,三子永昆,四子三等侍卫永崇,五子永良。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伊尔根觉罗氏福僧格;郡主雍正四年丙午三月三日寅时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僧格之女;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子(承继子)永宣,次子(承继子)多罗贝勒永喜,三子(承继子)革退二等侍卫永蔓。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喜(出继),次子追封和硕怡亲王永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与第二女同母;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己酉,年十六。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辛亥十月初三日戌刻卒,年十八岁,额附雍正十三年乙卯二月卒。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五日申时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一日未时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九子:长子镇国将军永杭,次子和硕怡恭亲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示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辅国将军永迈,九子永和。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十一月寅时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年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