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地利人和

【词条】: 天时地利人和
【发音】: 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
【释疑】: 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孙膑兵法·月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胜有殃。”
【示例】: 咸渊想了一会,道:‘行兵须要天时、地利、人和。为今之计,地利、人和倒用不着了,是要讲天时了。’★清·刘璋《斩鬼传》第八回
【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天时、地利、人和孔子的认识:
第一个,天时,春天快结束了,就不要想夏天 冬天的事情了;
第二个,地利,靠近沂水,就去沂水游泳,不要说我要游长江,这边有舞雩台,
就到这里吹吹风,不要说别的;
再加上人和,五六个大人,六七个小孩,不要说只有一百个人你才出门,这就是
天时、地利、人和。
水浒传片尾曲“天时地利人和”歌曲名:天时地利人和(水浒传)
歌手名:彭丽媛
专辑名:影视歌曲:单曲D
茫茫乾坤方圆几何
长传我
千百年
民族魂魄
旧日宫墙
寻常巷陌
是谁把英雄的故事一说再说
走马扬鞭翻山过河
轻生死
重大义
男儿本色
几番起落
风雨振作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 全文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地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米栗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谷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天时、地利、人和
陆世仪
天时、地利、人和,不特用兵为然,凡事皆有之,即农田一事关系尤重。水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辟,人和也。三者之中,亦以人和为重,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假如雨旸时若,此固人之所望也,然天可不必,一有不时,硗确卑下之地,先受其害。惟良田不然,此天时不如地利也。田虽上产,然或沟洫不修,种植不时,则虽良田无所用之。故云买田买佃。此地利不如人和也。三者之中,论其重,莫重于人和,而地利次之,天时又次之。论其要,莫要于天时,而地利次之,人和又次之。故雨旸时若,则下地之所获,与上地之获等。土性肥美,则下农之所获,与上农之获等,劳逸顿殊故也。然使既得天时,既得地利,而又能济之以人和,则所获更与他人不同。所以必贵于人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