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
词语·发光【拼音】:fā guāng
【注音】:ㄈㄚ ㄍㄨㄤ
[词语解释]◎ 发光 fāguāng
(1) [give out light]∶[从光源] 发出亮光
前灯发光
(2) [shine;luminescence]∶放射光芒
闪闪发光
[详细解释]释义:(1).散发出可见的光;明亮。
【出处】:唐李贺《日出行》:“白日下 昆仑 ,发光如舒丝。” 宋梅尧臣《鬼火赋》:“尝闻巨浸之涯,百物皆能发光而吐辉。”
【示例】:老舍《骆驼祥子》六:“门上的漆深绿,配着上面的金字,都被那支白亮亮的电灯照得发光。”巴金《家》一:“ 觉民 也掉过头看 觉慧 的发光的眼睛。”
释义:(2).比喻精彩、有价值。
【出处】:胡采《<在和平的日子里>序五》:“对于一个作者来说,即使它的创作思想,是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是深刻和发光的,而表现在作品中,也必须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
光学·发光1. 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物质。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宽,包含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宇宙射线等。其中,波长为380nm~780nm的电磁波能够引起人眼的视觉反应,因而称为可见光。
处于基态的分子中的电子吸收能量(电、热、化学和光能等)被激发至激发态,这些处于激发态的电子,通常以辐射跃迁方式或无辐射跃迁方式再回到基态。
辐射跃迁:荧光、磷光的发射。
无辐射跃迁:振动弛豫(VR)、内转化(IC)、体系间窜跃(ISC)等。
荧光是由激发单重态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而磷光是由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层至基态各振动能层间跃迁产生的。
我们所说的就是可见光部分
(1)可见光具有以下特性
(A)可见光波长范围有限,只占整个电磁波波谱的极小一部分。
(B)不同波长的光呈现的颜色各不同,波长从长到短,分别呈现红、橙、黄、绿、青、蓝、紫。
(C)单一波长和波谱宽度小于5nm的光称为单色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使人眼产生混合色。由于它不能作为单色光出现在光谱上,所以又称为非谱色光。
(2)三基色原理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发现,用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得到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的彩色。具有这种特性的三个单色光叫三基色光,而这一发现也被总结成三基色定理,其主要内容如下: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彩色都可以由三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而得;反之,这些彩色也可以分解成三基色;
三基色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即其中任何一种基色都不能由其它两种基色混合得到;
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
混合色的亮度是三基色亮度之和。
另外,任何一种颜色都有一个相应的补色。所谓补色,就是它与某一颜色以适当比例混合时,可产生白色。红、绿、蓝的补色分别是青、紫、黄。
(3)材料的发光光谱有三种类型:
宽带 —— 半宽度为100nm, 如CaWO4;
窄带 —— 半宽度为50nm,如Sr(PO4)3Cl: Eu3+;
线谱 —— 半宽度为0.1nm, 如GdVO4: Eu3+.
(4)发光效率有3种表示方法:量子效率——指发光的量子数与激发源输入的量子数的比值;
能量效率——指发光的能量与激发源输入的能量的比值;
光度效率——指发光的光度与激发源输入的光度的比值。
(5)光的分类
a.根据激化能量方式:
光致发光材料,阴极射线激化发光材料,电致发光材料,X射线发光材料,化学发光材料,放射性发光材料 。
b.根据发光材料的组成:
无机发光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和复合发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