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额
建筑学名词。
古典柱式结构的三大构件之一,位于柱顶,支撑壁缘和檐口。
额枋:
是柱子上端联络和承重的木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可称为“额枋”其实与下面要讲的“平板枋”类似,位于柱子上端以托起斗拱等。(山西太原天龙山北齐石窟)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它有时为两根并用,上面的一根叫大额枋(清代的称谓),下面的一根叫小额枋(清代的称谓,宋称为由额),两者之间使用垫板(宋称由额垫板)。在内柱中使用的额枋又被称作“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类似木结构叫做“地栿”。
建筑学名词。
古典柱式结构的三大构件之一,位于柱顶,支撑壁缘和檐口。
额枋:
是柱子上端联络和承重的木构件。南北朝的石窟建筑中可以看到此种结构,可称为“额枋”其实与下面要讲的“平板枋”类似,位于柱子上端以托起斗拱等。(山西太原天龙山北齐石窟)隋、唐以后移到柱间,到宋代始称为“阑额”。它有时为两根并用,上面的一根叫大额枋(清代的称谓),下面的一根叫小额枋(清代的称谓,宋称为由额),两者之间使用垫板(宋称由额垫板)。在内柱中使用的额枋又被称作“内额”,位于柱脚处的类似木结构叫做“地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