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地点:安徽省蒙城县许町镇毕集村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简介:
遗址揭露面积7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基48间,墓葬217座,灰坑149座,兽坑7座,祭祀坑4座,出土各类文物近万件。尉迟寺是一处南北230米、东西220米的圆形环壕大汶口文化聚落,发现成排成组的红烧土房子40余间,房内常有数量不等的生活用具和生产用具,最多的达80余件。反映在尉迟寺遗址中的资料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一是大型红烧土排房建筑的发现,弥补了大汶口文化几十年来仅见墓葬而缺乏完整聚落的空白。二是在建筑遗址的周围,有一条南北跨度230米、东西跨度220米、宽25~28米、深4.5米的椭圆形围沟,把聚落遗存团团围住,使聚落显得完整而严谨。三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主要表现在墓葬方面。四是物质文化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陶器方面。五是在儿童瓮棺葬具上,共发现四件完整的陶器刻划符号,这一发现,成为史学界关注的焦点。六是在遗址中同时发现了小米和大米农作物的遗存,这对研究黄淮地区距今5000年前的原始农业状况和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迟寺遗址是皖北地区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处原始聚落遗址,它的发现对大汶口文化全面研究是一项巨大的突破。尉迟寺遗址的考古资料,不但填补了大汶口文化几十年来无完整聚落的空白,而且还确立了大汶口文化一个新的地方类型——尉迟寺类型。这一成果,为中国史前聚落的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大大拓展了大汶口文化研究的领域,深化了对大汶口文化结构的认识,我们可以从聚落形态,墓葬制度等方面,去认识当时社会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