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间木雕
西藏民间木雕的显著特点是根据内容表现需要,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一定的夸张和概括。
木雕作品中有如巨盆般的莲花,头大身小的飞天仕女,眉长眼大的精怪,拳头大的果子,伞一般大的树叶……这都是夸张的表现,民间艺术家对夸张有十分丰富的经验。藏谚云:百斤羊子九尺长角,一根尾巴往下拖。木雕作品中还有一些“亮相”式的形象,很生动,就是既夸张又表现了事物本质的内容。夸张不但没有使我们感到木雕的不真实,相反加强了内容的表现和艺术感染力。西藏农户家中供奉的佛龛均为木雕,佛龛的边沿上,一般都有一幅《吉祥天母》的雕刻像,吉祥天母也称骡子天王,她行奔于血海之中,脚踩无数鬼妖,手举法器,顶着卷云,守护着神界的安宁、佛界的清静。吉祥天母的比例,比脚下的鬼妖大几倍。她动作的夸张,仿佛有压倒一切的力量。
夸张在木雕上的作用,也关系到连接方面。如常见到的花草叶茎的雕刻,往往以两个点表现叶片,一条曲线表示茎,一竖一横勾刻出一株草、一棵树或一团花,相互连接紧密又与外轮廓相系在一起,干净利落,没有多余的东西。
在定日县协噶尔一户农家里,见到一幅西藏早期的经书封板木雕,人物雕刻别有特色,用两个点表示眼睛,两条曲线表示眉毛,鼻子和嘴各省略了上部和下部,留作空白,只见鼻头和上嘴唇,而不刻鼻梁和下嘴唇部分。但是由于进行了适当的夸张,有意加长了必要的点、线,故使整个人物不仅不失真实感,相反表现得更生动。
西藏民间木雕造型容易出现一定的类型化。但类型化对某些装饰艺术来说,不一定是它的弱点,相反能加强艺术特征。有经验的雕刻者,能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于一般中显出鲜明的个性。
为了更好地夸张和概括,西藏民间木雕在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很注意对表现对象进行大胆的简化。但这种简化只简其形,不简其意。比如出现在藏式桌柜上的莲花雕刻,就紧紧抓住莲花的特点,大胆进行简化,从情态中把握恣意,不管是花瓣还是挺直伸扬的莲朵,一律不用莲心部分的详尽描写,只雕出轮廓状的莲花朵。但一眼望去,其情姿、形态依旧真实、生动,且显得空灵洒脱。
扎什伦布寺的花卉雕刻,表现更为大胆,如《菩提叶》、《金佛花》、《龙骨花》等,不拘自然形态的酷似,在取舍上有明显的夸张和变形,取其形,出其神,具有很强的图案效果和朴拙的美。夸张和造型强调大而明显的形体动态,同时要求有与其气息相通的线条来概括。这种线索一方面需要精简、合并,由繁到简进行归纳,另一方面要求加工润色,使其少而精,具有条理性的韵律感,达到用尽可能少的线条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在寺庙窗楣和庄园门棂上,雕刻的“堆径”,都用很精练的线条来概括形象,勾画出形体轮廓清晰明快,没有过多的转折和多余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