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乐社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友谊乐社
友谊乐社活动场地

广州友谊乐社早于50年代末就以“私伙局”的形式在广州西关逢源街定期活动,其后命名为友谊乐社。曲剧界不少著名音乐员和演员亦曾参与活动,如:骆津、苏文炳、沈伟、何干、廖重光、何丽芳、李少芳、何萍、陈丽卿、杜芷君等。业余曲艺界有:李文干、孔志昌、陈国梁、胡滨、叶树强、卢丽莹。

曾在广州市和荔湾区各项参赛中荣获创作奖及演出奖项甚多,如:《何日彩云归》、《怀念战友》、《秋瑾》、《天堂梦醒》、《微笑》、《原来如此》(粤剧)、《情与法》、《还乡》、《赞珠江》、《往事知多少》、《光彩的路》、《沙煲姑娘》、《老当益壮》、《荒冢吊孤魂》、《西关风情》、《荔湖八景》、《沙面抒怀》、第四次人口普查及第五次人口普查。《南方日报》亦曾报道本乐社演出实况图文。

有部分作品在《群众演唱》、《东山文化》、《罗湖文艺》(深圳市)、《荔枝湾曲艺》、《南国红豆》等刊载,或在广东广播电台及深圳市广播电台录音播放。

在征兵宣传演出,受到省军区首长现场观看,并共同拍照留念,且在总结会上及电台表扬。

深圳市文化部门曾邀请本乐社前往深圳市与罗湖艺术团罗湖乐社联欢演出及前往边境慰问边防军演出,载誉归来。又在番禺区奥林匹克花园举办《国庆之夜粤曲欣赏会》及元旦联欢演出,深受欢迎,当地报刊将剧照及演出详情刊载。

成立以来,积极参加各个时期的宣传工作。如:法制、敬老,助残、绿化、计划生育、文明礼貌、人口普查、爱国卫生运动、历次征兵宣传、文昌慈善会、侨界汇演以及庆祝节日等演出,均不遗余力。又参加西关步行街首次开幕大游行及近年的步行街游行,并为九运会、十六大、人大换届选举创作专题粤曲作专场演出。

演出曲目多是自己编写,着重歌颂伟大的党及改革开放新成就,配合宣传中心,反映新时期的新人新事、革命英雄人物、历史人物、羊城新貌、风土人情等。

创办人梁国璋参加业余曲艺60多年,系广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会员,曾任荔湾区工会职工业余文工团团长及友谊乐社社长。

2001年获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及广州市群众艺术馆颁发之“从事曲艺创作逾三十年,为繁荣广州市群众曲艺作出贡献”荣誉证书。

2002年获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颁发之“从事荔湾区群众文艺工作三十年,为繁荣群众文化作出贡献”荣誉证书。

现任社长莫薇同是友谊乐社创办人,系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粤剧粤曲学会会员,参加业余曲艺已40多年,经常编写一些粤曲小调辅导社区居民及长者歌咏队演唱。

2002年获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颁发之“从事荔湾区群众文艺工作三十年,为繁荣群众文化作出贡献”荣誉证书。

本乐社成员中有梁国璋、陈青阳二人荣获广州市曲艺家协会及广州市群众艺术馆颁发之“从事曲艺创作逾三十年,为繁荣广州市群众曲艺作出贡献”荣誉证书。

又有于家鸣、曾绮萍、陈青阳三人荣获广州市荔湾区文化局颁发之“从事荔湾区群众文艺工作三十年,为繁荣群众文化作出贡献”荣誉证书。

2003年8月,本乐社获广州振兴粤剧基金会、广州市群众艺术馆、广州市曲艺家协会颁发之“从事粤剧、曲艺活动逾三十年,为繁荣广州市地方戏曲活动作出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2007年11月,本乐社参加荔湾区粤剧曲艺大赛,折子戏《艳曲醉周郎》荣获金奖。

2008年12月,莫薇荣获“荔湾区文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本乐社每周在逢源街文化中心演出三场,有粤剧折子戏、曲艺等,免费招待观众欣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