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和
词语【词语】应和
【读音】yìng hè
【解释①】反应和谐。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心能制义曰度,德正应和曰莫,照临四方曰明,勤施无私曰类。”
【解释②】答和;应声唱和。
〖出处〗①《史记·曹相国世家》:“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②宋·叶适《醉乐亭记》:“舟艇各出茭莲中,櫂歌相应和,已而皆会於思远楼下。”
③《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沧溟集》:“后七子以李攀龙为冠, 王世贞应和之。”
④管桦《葛梅》:“应和着这女子的笑声,从附近的白杨林里,传来了布谷鸟和黄莺悠扬的鸣啭。”
【解释③】呼应;响应。
〖出处〗①《汉书·陈汤传》:“时康居兵万馀骑,分为十馀处,四面环城,亦与相应和。”
②《宋书·沉攸之传》:“ 敬儿、文和斩其使,驰表以闻;柏年、道和、佩玉怀两端,密相应和。”
③宋·苏轼《乞将合转一官与李直方酬奖状》:“近日寿州界内强贼甚多……白昼骑马於镇市中劫人。其尹遇等闻之,即欲商量应和,居民忧惧。”
【解释④】应答;应对。
〖出处〗①汉·桓谭《新论》:“ 哀帝时,有老人范兰,言年三百岁,初与人相见,则喜而相应和,再三,则骂而逐人。”
②《百喻经·唵米决口喻》:“昔有一人,至妇家舍,见其擣米,便往其所,偷米唵之。妇来见夫,欲共其语。满口中米,都不应和。”
③菡子《致江幼农》:“我们还谈了许多细节,你那么欣慰地应和着,就像谈着你自己的事情似的。”
诗歌作者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
内容
自然是座庙宇,那里活的柱子
有时说出了模模糊糊的话音;
人从那里过,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识的目光将他注视。
如同悠长的回声遥遥地回合
在一个混沌深邃的统一体中
广大浩漫好像黑夜连着光明——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相互应和。
有的芳香新鲜若儿童的肌肤,
柔和如双簧管,青翠如绿草场,
——别的则朽腐、浓郁,涵盖了万物,
像无极无限的东西四散飞扬,
如同龙涎香、麝香、安息香、乳香
那样歌唱精神与感觉的激昂。
赏析
《应和》一诗道出了关于动用我们全部感官去想象的秘密。此诗运用的实质是通感的手法,它蕴涵着一种显然与通常的思维方式不同的逻辑;它通过有几分的神秘的直观而废除自然感觉之间的界限,从而达到物我两忘、浑然无碍的境界。这种思或许无助于驶往银行的方向,它唯一许诺给我们的是打破界限。它并非不现实;它的现实性在于人永远不可能废除每个人心中建构的一个世界(这一点,心理大师荣格早就已经指出过),它的真实性犹如你醒来时发现枕头就在你的旁边一样真实。相反,遗忘这种想象本身是对自身的亵渎。
年号应和(961年二月十六日至964年七月十日)是日本的年号。使用这年号之日本天皇是村上天皇。
改元
天德五年二月十六日(961年3月5日) :改元应和
应和四年七月十日(964年8月19日) :改元康保
出处
《晋书卷十七·志第七·律历中》:董巴议曰 :“ ……天曰作时,地曰作昌,人曰作乐,鸟兽万物莫不应和,故颛顼圣人为历宗也…… ”
纪年
应和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公元 961年 962年 963年 964年
干支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权之纪年
天会(957年至973年):北汉—刘钧、刘继恩、刘继元之年号
建隆(960年正月至963年十一月):北宋—太祖赵匡胤之年号
乾德(963年十一月至968年十一月):北宋—太祖赵匡胤之年号
大宝(958年八月至971年二月):南汉—刘鋹之年号
广政(938年正月至965年正月):后蜀—孟昶之年号
明德(952年起):大理国—段思聪之年号
广德(至967年):大理国—段思聪之年号
应历(951年九月至969年二月):辽—辽穆宗耶律璟之年号
同庆(912年至966年):于阗—尉迟乌僧波之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