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菱草

名 字:中文学名 :花菱草
英文名字 :California poppy
拉丁语学名: Eschscholtzia Californica
中文别名 :金英花、人参花, 洋丽春
科 属: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 毛茛目 Ranunculales
科: 罂粟科 Papaveraceae
属: 花菱草属 Eschscholzia
种: 花菱草种子 E. californica。
产地和分布: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我国也有栽培。
概 述:亦译加利福尼亚罂粟。罂粟科(Papaveraceae)一年生庭园植物,学名Eschscholzia californica。原产北美西部海岸,在欧洲南部、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已归化。茎高20∼30公分(8∼12吋)。叶灰绿色、革质。野生的大多开淡黄色、橙色或奶油色花,栽培者开白色、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或粉红色花;花瓣4枚、花径5∼7公分(2∼3吋),只在阳光照射下开放,在北方整个夏天开花,在气候暖和的地区花期持续至冬季。有高、矮、单瓣、重瓣及花色不同的园艺品种。
形态特征:

花菱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二年生栽培。株形铺散或直立、多汁, 株高30~6Ocm,全株被白粉,呈灰绿色。叶基生为主,茎上叶互生,多回三出羽状深裂,状似柏叶,裂片线形至长圆形。单花顶生具长梗,花瓣4枚,外缘波皱,黄至橙黄色。花茎5一7cm。尊片2枚 成盔状,随花瓣展开或脱落。花期春季到夏初,花色有乳白色,淡黄、橙、桂红、猩红、玫红、青铜、 浅粉、紫褐等色。花朵晴天开放,阴天或傍晚闭合。萌果细长,种子椭圆状球形,干粒重1·5g,种 子寿命2年。有半重瓣和重瓣品种。
习 性:耐寒力较强,喜冷凉干燥气候、不耐湿热,炎热的夏季处于半休眠状态,常枯死 ,秋后再萌发。属肉质直根系,须深厚疏松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大苗不宜移栽。能自播繁衍。繁殖与栽培要点:花菱草是直根性,种子繁殖,宜直播,冬季土壤不冻结的地区秋播(撒播 或条播)。北方地区一般10月下旬露地条播,11月上旬设风障,露地越冬,春季移植。也可在来 年春季直播花坛解冻土中,株行距l5X2Ocm,穴播多粒、间苗,夏季开花。注意幼苗期要保持充 分的水分和养分,花后30天萌果易自裂出种子,宜适时在清晨采收。每次浇水不宜过大,施肥 适量即可。
园林观赏用途:花菱草茎叶嫩绿带灰色,花色鲜艳夺目,是良好的花带、花径和盆栽材料,也可用于草坪丛植。
外 观:花菱草原为多年生草本,但作一二年生栽培。株高30至80厘米,多分枝,无毛,多汁,铺散,全株似着白粉,呈灰绿色。叶互生,多回三出羽状分裂,裂线形或椭圆形,整个叶片有长柄。花单生枝顶,花径约5到7厘米,具长花梗。花托突起,萼片2枚,连接成尖长的盔状,随着花瓣的展开而脱落;花瓣4枚,容易脱落,交叉对生,呈扇形,边缘细波状,鲜黄色,基部深橙黄色,有光泽。栽培品种有橙黄、金黄、橙红、淡紫红、肉色、乳白色。花瓣往往具有绉折,还有重瓣花品种。花期4至5月。果实为蒴果有棱,细长7到10厘米,形似油菜角果。种子球形,或略呈椭圆形。与本种同属的花卉,还有丛生花菱草和弯叶花菱草。
繁 殖:花菱草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该州州花。花菱草较耐寒,喜阳光,花多在阳光下开放,阴天及夜晚闭合。喜排水良好而疏松的土壤。花菱草用播种繁殖,秋播花期在翌年4、5月,春播花期在当年7月。不宜移植。但也有露地育苗于12月带土移栽、定植。
雨水过多季节,容易在根颈附近发黑霉烂,特别要注意排水。定植距离20至30厘米,定植地宜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在生长旺盛期及开花期,要适当浇水,并施用一二次液肥:每隔10天至半月施腐熟人粪尿一次,浇水不宜太多。
繁殖方法:播种繁殖。一般采取秋播,于9月进行。由于种子比较小,因此通常采取撤播的方式。在华中、华南地区,可于秋季直接播于露地苗床。而在华北地区可于早春在室内播种,一般采用盆播,播后维持温度在15~20℃,保持盆土湿润状态。若出现盆土变干,则用细喷壶喷水或采用“盆浸法”来满足水分的供应。不宜移植。但也有露地育苗于12月带土移栽、定植。
栽培管理 花菱草较耐寒,喜阳光。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定植地宜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苗期要保证充足的肥水供应,施肥要薄肥勤施。生长期偏重氮肥,而孕蕾及花期要增施磷、钾肥,适当减少氮肥量。花菱草的根肉质,怕水涝,在多雨季节,根颈部附近易发黑腐烂,因此露地栽培夏季要注意及时排水;盆栽浇水要适量。生长旺季及开花前,浇水也不宜过多,每月施1次腐熟的稀薄饼肥水,使植株生长良好。花菱草在移植和定植时都需带宿土,一般株距保持40cm为宜。此外还要经常中耕除草,以利于根系的伸展。花菱草种子成熟较一致,可一次采收。
另外,花菱草还忌连作。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或施肥过多,都可以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发现病株时,除及时进行药物防治外,还要将病株拔除进行烧毁或深埋处理。同时注意田间卫生。
果皮变黄后,应在清晨及时采收,否则种子极易散落。晾晒蒴果时,注意在容器上加盖玻璃,因为晒干后,果皮的爆裂非常剧烈,会将种子弹出容器外,这样不利于种子的采收。
★ 警 告:此植物有一定的毒性,直接接触其叶子可能会感觉瘙痒,起颗粒,严重时必须去看医师;将果子吃下去也许会引起呕吐,拉肚子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