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设计心理学的层次:
设计心理学受艺术、设计和心理学的共同制约,此三个学科决定了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水平。
设计心理学涉及的研究领域:
艺术学、美术学、创造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感性心理学等方面。
目前设计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对象:
1、设计现象背后的各种心理现象
2、设计对象的知觉原理
3、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心理
4、设计作品与受众的心理
5、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应用
6、设计中的文化心理现象
7、空间与环境设计中的心理学现象
8、平面设计中的心理学现象
9、人格与设计风格的关系
10、其他与艺术设计有关的心理现象
设计心理学的目的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 观察法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所谓的观察法时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从而分析其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方法 ,观察法的核心时按观察地目的,确定观察的对象,方式和时机,---观察记录的内容应该包括观察的目的,对象,时间,被观察对象言行.表情,动作等的质量数量等另外还有观察者对观察结果的综和评价.观察法的优点自然,真实,可*,简便易行,花费低廉.缺点时被动的等待.并且事件发生时只能观察到怎样从事活动并不能得到为什么会从事这样的活动.
2、访谈法 是通过访谈者与受访者之间的交谈,了解受访者的动机,态度,个性和价值观的一种方法,访谈法分为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式访谈.
3、问卷法 就是事先拟订出所要了解的问题,列出问卷,交消费者回答,通过对答案的分析和统计研究得出相应结论的方法.
一 开放式问卷 二 封闭式问卷三 混合式问卷.---优点是短时间内能收集大量资料的有效方法.缺点时受文化水平和认真程度的限制. ` 4实验法有目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或创设一定的条件的环景中诱发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从尔进行研究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常以某个行为的抽样为基础.分析研究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在一定时间内的许多特点
6、抽样调查法揭示消费者内在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研究技术 7投射法8、心理描述法等
图书信息

书 名: 设计心理学
作者:柳沙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ISBN: 9787532256198
开本: 16开
定价: 36元
内容简介《设计心理学(附盘)》共有六章,第一章“设计心理学概述”,梳理了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着重介绍近年来设计-理最活跃的几个领域——可用性工程设计、情感设计和感性工学等。第二章“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将重点落干与视觉艺术息息相关的“感知觉”现象上,通过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地破解设计中的感觉(特别是视觉)与知觉。第三章“认知与学习”基于“信息加工理论”,将原型、特征、图式、表象、记忆等重要原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第四章和第五章聚焦于设计中的情感,一方面对情绪和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进行科学解读,另一方面着眼于设计现象,总结出设计中常用的情感激发方式和表现形式。第六章“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重点对此展开分析。
作者简介柳沙,1978年生于湖南,长沙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博士。2002年6月在湖南大学获设计艺术学硕士,1999年8月在湖南大学获工业造型学上。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理论、设计艺术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等领域研究。曾在《文艺研究》、《装饰》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工业设计方向教师
图书目录一、设计心理学概述——作为一门设计科学的设计心理学/1
1.1 设计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现状/1
1.2 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6
1.3 设计心理学的历史和相关学科/8
1.3.1 审美心理学、心理美学、艺术心理学、美术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8
1.3.2 工业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广告心理学及消费心理学、行为学等应用心理学的研究/18
1.3.3 职业设计师的经验知识/22
1.4 现代设计心理学/24
1.4.1 可用性工程/24
1.4.2 感性工学/27
1.4.3 基于仪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29
二、设计中的感觉与知觉——以“视觉生产”为可核心的艺术设计/32
2.1 感觉/32
2.2 易于感知与难于感知:基于感知原理的设计技巧/33
2.2.1 感觉的多通道/33
2.2.2 阈限/35
2.3 视觉/38
2.3.1 颜色视觉/38
2.3.2 明度视觉/39
2.3.3 运动视觉/41
2.4 现实与感知:视觉游戏/42
2.4.1 知觉/42
2.4.2 知觉组织/43
2.5 错觉:被愚弄的知觉/5l
2.5.1 有效错觉/52
2.5.2 错觉矫正/55
三、认知与学习——调节信息加工负荷的设计/59
3.1 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59
3.2 人的认知/62
3.2.1 辨认和识别/63
3.2.2 设计中的识别理论/72
3.2.3 记忆三级模式/75
3.2.4 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77
3.3 注意:眼球争夺战/79
3.3.1 注意指向/80
3.3.2 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82
3.3.3 注意分散/83
3.3.4 信息搜索策略/84
3.4 记忆:学习策略/84
3.4.1 记忆的分类/86
3.4.2 记忆干扰/88
3.4.3 长时记忆的存贮结构/90
3.4.4 学习与训练:自动加工与控制加工/94
3.5 信息加工理论的应用:可用性设计/98
四、设计情感/107
4.1 情绪和情感的界定/107
4.2 设计的情绪表达/108
4.2.1 情绪的作用/108
4.2.2 情绪的维度/110
4.3 设计情感/115
4.3.1 设计情感的特殊性/115
4.3.2 设计情感的层次性/116
五、情感设计/127
5.1 情感肌肤/127
5.2 情感的设计策略/130
5.2.1 快乐或高兴/131
5.2.2 痛苦/135
5.2.3 悲伤或悲哀/136
5.2.4 愤怒或生气/137
5.2.5 恐惧或害怕/137
5.2.6 惊讶或惊奇/138
5.2.7 厌恶或厌烦/139
5.3 设计情感的表达/140
5.3.1 点/144
5.3.2 线/145
5.3.3 面和体/149
5.3.4 结构/15l
5.3.5 色彩/154
5.3.6 材质和肌理/160
六、设计思维与设计师心理/175
6.1 设计思维/175
6.1.1 思维/175
6.1.2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176
6.1.3 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181
6.1.4 问题求解/182
6.1.5 创造性思维/186
6.1.6 设计思维/189
6.1.7 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艺术思维/192
6.2 设计师个体心理/194
6.2.1 创造力/194
6.2.2 创造力的结构/195
6.2.3 设计师人格与创造力/196
6.2.4 设计师“天赋论”/199
6.2.5 设计师的创造力培养与激发/201
6.3 设计师压力应对/205
6.3.1 设计师常见的职业压力/205
6.3.2 设计师的压力应对/207
附录/211
参考书目/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