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

方汉奇,1926年12月生,男,广东普宁人。汉族。中共党员(1984年11月14日入党,1985年月11月14日转正.)1950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新闻系。 1950年至1953年任上海新闻图书馆研究组馆员,同时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新闻系讲授新闻史专题。1953年调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58年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任教。1972年至1978年再度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任教。1978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任教。1954年被评为讲师,1979年被评为副教授,1983年被评为教授.1985年起任博导.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三S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学会常务理事、首都新闻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编委兼"中国新闻事业"部分主编、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河北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辽宁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新疆财经学院等十六所大学新闻传播院系的顾问、兼职教授、课程教授、首席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吴玉章奖基金会委员兼吴玉章奖新闻学评审组召集人。 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成果(书名前和篇名前有*字符号的属"重点"。): 一,专著及教材 《报刊史话》(1979年 中华书局出版) *《中国近代报刊史》(上下册)(1981年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报史与报人》(1991年 新华出版社出版)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主编兼撰稿人,1983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主编兼撰稿人,1992年 新华出版社出版)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共三卷)(主编兼撰稿人,1992至1999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2000年 华文出版社出版)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共三卷)(主编兼撰搞人,2000年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新闻传播史》(主编兼撰稿人,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大公报百年史》(主编兼撰稿人。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方汉奇文集》(2003年10月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论文(先后发表《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唐归义军进奏院状看中国古代的报纸》等学术论文138篇。以下为近十年来发表的论文篇目举隅。) 《黄远生被剌现埸踏勘记》(《中国记者》1992年第9期) 《中国新闻只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新闻研究资料》1992年第12期) 《十四大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香港《明报》1993年11月12日) *《中国近代传播思想的衍变》(《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年第一期) *《七十年来的中国新闻教育》(《新闻论坛》(台北)1994年第二期) 《华人华文与华文报刊》(《传播研究》(台北)1995年第四期 ) 《电子网络电子信与发展中的电子报刊》(《河南大学学报》1996年第五期) 《中国新闻学和新闻教育的摇篮》(《中国记者》1998年第五期) 《海外华文新闻史――未曾穷尽的研究课题》(《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4期) 《骅骝开道路 鹰隼出风尘》(《新闻学探讨与争鸣》1996年第6期) *《中国五十年来的新闻史研究》(《中华新闻报》1999年7月15日) 《惊伏起蛰 挥斥风雷》(《桥》1999年第五期) 《一代报人成舍我》(《新闻学论集》1999年12月第18辑) 《互联网与中国新事业的发展》(《新闻战线》2000年第4期) 《大公报的历史地位》(2000年6月21日香港《大公报》) 《二十世纪的中国新闻传播事业》(《中华新闻报》2000年10月30日) 《东方杂志的特色及历史地位》(《东方》2000年第11期) 《中国新闻传播事业100年》(《国际新闻界》2000年12月第6期) 《五十年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香港《亚洲研究》2000年9月) 《怎样评价胡政之》(2001年12月12日香港《大公报》) *《章太炎与中国报业》(《新闻传播论丛》2001年第6辑) 《***功与互联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2期) 《美国记者的爱恨中国情结》(《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1期) 《副刊百年史》(200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胡政之――在黑白世界中徘徊的报人》(香港《时代传媒》2002年第6期) 《中国加入WTO后大陆报业所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新加坡《联合早报》2002年8月11日) 《为大公报辨诬――应该摘掉大公报"小骂大帮忙"这顶帽子》(《新闻大学》2002年9月"秋季号") 《境外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高峰》(2002年11月3日新加坡《联合早报》) 《不为物移 不为已忧――纪念恽逸群逝世25周年》(《新闻战线》2003年第五期)
获奖情况: (一)一般奖项: 1980年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 1984年被评为全国一级优秀新闻工作者。 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1996年获韬奋园丁奖一等奖。 1997年再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 (二)学术奖项: ①获奖专著: 《中国近代报刊史》一书1987年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 《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一书1996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一书1996年获高校文科优秀教材一等奖,1997年获国家教委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本)一书2002年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2003年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其中的第一卷1994年曾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本)一书2002年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 ②获奖论文: 《新中国五十年来的新闻史研究》1999年获全国记协"新中国新闻事业五十年百篇优秀论文奖"。 《章太炎与中国近代报业》2003年获校优秀论文一等奖。
传记被作为辞条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新闻出版卷》。(见1990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第102页。)及1993年出版的《剑桥世界名人传记辞典》、及同年出版的《(美国)世界名人录》。 曾指导硕士生6名(已毕业5名),博士生34名,(已毕业获博士学位的15名)。 现指导博士生17名,硕士生2名,博士后1名。另负责指导访问学者两名、进修教师一名。 附录: ①指导过的硕士名单:谷长岭 冯迈 莽萍 赵云泽 ② 在读硕士生名单:陈琳 张芳芳 ③指导过的博士生名单:尹韵公、郭镇之、杨磊、蔡铭泽、胡太春、陈昌凤、程曼丽、李彬、李磊、饶立华、赵永华、宋素红、史媛媛、彭兰、宋晖。(以上15人均已获得博士学位) ④目前在读的博士生名单:涂光晋、周小普、雷海秋、陈彤旭、傅宁、徐利、杨立新、董锦瑞、王咏梅、唐海江、王润泽、赵云泽、吴果中、林玉凤(澳门)、王天滨(台湾)。 ⑤目前在读的博士后名单:艾红红。 ⑥目前指导的访问学者名单:阿斯买(新疆大学)、李在军(山东大学)。 ⑦目前指导进修教师名单:韩爱平(河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