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差极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① 膜分离过程中的一种现象,会降低透水率,是一个可逆过程。是指在超滤过程中,由于水透过膜而使膜表面的溶质浓度增加,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溶质与水以相反方向向本体溶液扩散,在达到平衡状态时,膜表面形成一溶质浓度分布边界层,它对水的透过起着阻碍作用。

② 电流通过电池或电解池时,如整个电极过程为电解质的扩散和对流等过程所控制,则在两极附近的电解质浓度与溶液本体就有差异,使阳极和阴极的电极电位与平衡电极电位发生偏离,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浓差极化是指,当水透过膜并截留盐时,在膜表面会形成一个流速非常低的边界

层,边界层中的盐浓度比进水本体溶液盐浓度高,这种盐浓度在膜面增加的现象叫做

浓差极化。浓差极化会使实际的产水通量和脱盐率低于理论估算值。浓差极化效应如

下:

膜表面上的渗透压比本体溶液中高,从而降低NDP;

降低水通量(Qw);

增加透盐量(Qs);

增加难溶盐的浓度,超过其溶度积并结垢。

浓差极化因子(β)被定义为膜表面盐浓度(Cs)与本体溶液盐浓度(Cb)的比

值:

那么哪些参数会影响浓差极化因子(β)呢?通常产水通量的增加会增加边界层

的盐浓度,从而增加Cs;而给水流量的增加会增大膜表面流速,削减边界层的厚度。

因此 β 值与产水流量(Qp)成正比,与平均进水流量(Qfavg)成反比:

式中:Kp —— 比例常数,其值取决于反渗透系统的构成方式。平均进水流量采用进

水量和浓缩液流量的算术平均值,β 值可以进一步表达为膜元件透过液回收率的函数:

美国海德能公司推荐的一级反渗透系统浓差极化因子极限值为1.20,对于一支40

英寸长的膜元件来说,大约相当于18 %的回收率。对于双级反渗透系统的第二级,由

于其进水含盐量已经显著降低,因此其 β 值可以适当放宽到1.40,在某些情况下可以

容忍到1.7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