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明确表示:朋,假借也,表示群鸟聚在一起的情形。朋最早见于远古时代的象形文字甲骨文,在青铜器铭文中常常可以见到“贝五朋”类的句子,表明朋就是一种货币衡量单位。据考证,商殷时期,水陆交通不像后来那么发达,因此产于南方海洋中的贝在中原地区是人以为贵。如果谁得到王赏赐的贝,便认为获得了极大的荣誉,要铸造宝尊彝器作为纪念,由此可见贝朋的贵重。由于贝必须串在一起,贝美丽的花纹依次排列,就像鸟儿聚在一起的样子。因此,把朋作为货币单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诗经.小雅.菁菁者莪》中,可以看到“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的句子;而《周易》中把朋作为卦辞的句子不可胜数,臂如益卦里有“十朋之龟”,坤卦里有“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朋必有“利”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了的吧。

商周以后,朋的意思发生了变化。这时候,一些知识分子纷纷开班办校,授业解惑,一方面解决生计问题,另一方面让知识世代流传。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前来上学的学生们之间如何称呼,因为在这之前是没有大家凑到一块儿学习读书的情形的。不过,这难不倒我们聪慧的先祖,他们就假借古字朋群鸟相聚的意思来作为这种学生们之间的称呼,因此许慎说同学曰朋。孔夫子在《论语》中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见到同学从很远的地方来了,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可惜我读书时,老师讲解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说是朋友从远方来了,非常高兴,并没有告诉我们朋是同学,其实孔夫子是因为看到的他的老同学来了,才高兴地发出“不亦乐乎”的感叹。

这种同学为朋的痕迹在随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中随处可见,“朋党”放在现在说,就是同学会。试想,做官的人如果单打独斗,是很难成什么大气候的,因此,凡是在一个门派、一个学校,或一个老师教过的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组成一个小圈子,成为政治小集团,互相帮助,互利互惠。

释义:

1、朋友:良朋 | 宾朋满座

2、<书> 结党:朋比为奸

3、<书> 伦比:硕大无朋

相关词语:

【朋比为奸】互相勾结干坏事。

【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朋党之争

【朋友】1、彼此有交情的人 2、指恋爱的对象:姑娘多大了,有朋友了没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