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天子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邯郸天子冢
天子冢掠影

※邯郸赵文化研究※

天子冢作者:任建

在河北省的南部,是滏阳河漳河之间的广袤的土地,在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长卷中,曾经闪烁过璀璨的光芒.这就是六朝古都邺城,曹操经营河北、建安文学等等不胜枚举的华章,积淀了这块雄浑的土地,为其抹上了厚重的文化痕迹。铜雀台、天子冢、兰陵王墓……静静的接受时间的洗礼,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巨变,铭刻着金戈铁马远去的烟尘。

天子冢位于磁县城南8公里处的前港村东南1500米的岗坡,南距漳河10公里,又名“太上冢”、“平顶山”,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陵墓。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____北朝墓群中的一座。关于这段历史背景,还要从北魏说起。

四世纪末,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政权逐渐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的广大地区经过长期战乱重新得到了安养生息,鲜卑统治者也在汉文化的熏陶下迅速封建化。公元484年,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经济进一步发展,但到了北魏末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朝政腐败,国势日衰,豪强并起,农民起义不断,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再次上演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剧。

以高欢为首的军事集团,趁机扩展自己的势力。他先是参加义军,后投靠镇压起义并掌握北魏实权的尔朱氏,高欢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于公元534年攻占邺城,并打败了尔朱氏,拥立元侑为北魏皇帝,是为孝武帝,高欢被封为大丞相。高氏在晋阳开府,遥控北魏政局。之后,孝武帝被迫出走。高欢另立11岁的元善见为帝,迁都于邺城。高欢仍居晋阳总揽东魏大权,形成东西魏对立混战的局面。

“可怜青雀子,飞来邺城里,羽翮垂欲成,化作鹦鹉子。”这是一首流行于东魏末年邺城的民谣。当时的好事者都私下说,邺城将有大的变动。青雀子隐指东魏的孝靖帝,他是清河王元阐的儿子,鹦鹉子则指高欢的儿子。整个民谣隐含着孝靖帝迁都邺城,最终被高欢的子孙建立的北齐所代替的这一个巨大的社会变迁。

元善见名为皇帝,实为傀儡,不得自由。高欢在世时,对孝靖帝还算恭敬,事无大小一定向皇帝 汇报,听旨而行。东魏、西魏连年征战,各有胜负。随着时间的推移,孝靖帝逐渐长成为一个容貌俊美仪表堂堂的小伙子,他的膂力过人,有着鲜卑人粗犷的体质,能把石狮夹在臂下飞跃出宫墙,还能跑马射箭等;另一方面。这位在汉文化熏陶下的皇帝,还喜欢文学,他的行为举止从容沉稳,性情高雅。很多人说他有孝文帝的风范。高欢的儿子高澄越来越防范他。公元547年,高欢病死。东魏大权尽归高澄。从此,以元善见为首的元氏集团同以高澄为首的高氏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了。高澄早有篡位之心,专权后,多次凌辱孝靖帝,孝靖帝不堪其侮,欲除高澄,都失败了。此后,高澄一边加紧看管孝靖帝,同时加快了禅代东魏的计划。但高澄未及称帝被家奴刺死,高欢的次子高洋于公元550年强迫孝靖帝禅位。高洋称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随后孝靖帝被降为中山王。天保二年(公元551年)十二月元善见被高洋鸩杀,时年28岁。552年3月被奉谥为孝靖帝,葬于漳西山冈。即被后人称为“天子冢”的地方。

孝靖帝陵原建有城墙,南北长1400余米,东西宽1140多米。从残基可以看出,城墙由中小河石卵和红土夯筑而成,宽3米多,北墙个别处残存0.8米。陵区基本呈方形。今建为东魏西陵公园。铁栅栏门上有——孝靖陵三个大字,迎面的一块石碑,记述墓主生平和开发管理的内容。天子冢是北朝墓群中现存最大、最高的一座。其高达50余米,直径120余米,方圆700亩。现在天子冢的顶部建有玉皇大帝殿,腰间建有观音阁、包公祠等仿古建筑,并用青砖砌筑了上下墓顶的台阶。台阶两旁还建有栏墙,刻有东魏风格的图案等,显得古朴凝重。大凡帝王的陵寝,或庄严,或深沉,或幽雅,或肃穆。而在孝靖帝的陵墓上修起众多的庙宇,或许与这位皇帝的历史地位有关。在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帝位更迭犹如走马。皇帝或着昏庸无能,暴虐无度:或者是作为傀儡,任人摆布,不能自专。孝靖皇帝无疑是后者,真的是另人难以恭敬起来。这既有文物管理层面的问题,也与民众的心理有关,更是帝王形象的倒塌。曾经不可一世的皇家禁地,却成了一个个旅游者怀古探幽的的好地方,不由得使人感叹,“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这大概不是建墓者的初衷吧。

更为奇妙的就是“天子冢”著名的“水声台阶”了。位于冢的北侧墓坡有一条登基台阶,高23、9米,宽5米,共109级,约十几米长,阶梯与地平面呈50度角。台阶两边是高约1米的护栏墙,台阶于1991年建成。1995年,阶旁的观音阁落成。在鞭炮齐鸣声中,在场的人们突然听到台阶里发出清脆悦耳的“丁冬”声。后来发现,游客沿阶而上,人未到中段便能听到奇妙的与脚步相协调的水滴声,犹如金属撞击般的水音,悦耳动听,台阶愈高,水声愈大,但闻水声,不见水踪,趣味十足。消息传开后,前来探奇者络绎不绝。“响水台阶”从此成为自然奇观。至于其中的物理学奥妙,已有多位专家到此作过考证,至今未形成科学的解释。据说,某声乐教授前去考察时,还能在水声台阶上分辨出“多、来、米、发、梭、拉、西”七度音阶,并叫它“音乐台阶“。

迎着暖风,站在“远眺中原”的大字之下,从内心深处感觉天子冢的宏伟壮观,气势不凡。作为平原的制高点,从天子冢向四周望去,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给人一种激昂慷慨的豪情。在农历的五月,略感燥热的初夏,四处是即将收获的麦子,连绵无垠,起伏不定,好象一片金色的海洋。这真是一个即将收获的季节啊!不由得想起伟人的诗,星移斗转,沧桑依旧,换了人间。在绿色与金色的映衬下,远处的树木和被树木笼罩的乡村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