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哲学与人生

版权信息作者: (台)傅佩荣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字数: 300000

页数: 355

开本: 16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6020466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哲学知识读物

定价:¥38.00

编辑推荐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而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路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哪里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内容简介傅佩荣教授每周四于台大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来,座无虚席。这是大学生社团推荐最优秀的通识课程,约达一万多学生人次。

本书集其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就的作品,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前半段以西方为焦点,探讨「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神话与悲剧」、「苏格拉底」、「存在主义」、「荒谬之超越」等普遍的知识背景,提供由人生省思走向哲学的途径。后半段则以「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儒家的风格」与「道家的智能」为主题,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体大思精的人生哲理与玄妙卓越的人生境界。此外,尚有「艺术与审美」、「宗教与永恒」、「教育与自我」等题材。

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亦是通识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不仅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在特定议题上采取合理的原则与立场。

作者简介傅佩荣,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着有《儒家哲学新论》、《中西十大哲学家》、《西方心灵的品味》、《不同季节的读书方法》、《为自己解惑》、《人生问卷》、《四书小品》、《文化的视野》(立绪文化)等数十部,并重新解读《论语》、《庄子》(立绪文化)。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曾获国家文艺奖与中正文化奖。著作甚丰,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理励志等。着有:《厘清自我的真相》、《管理自我的潜能》、《探索生命的价值》、《走向智能的高峰》(以上四书为「傅佩荣谈身、心、灵整合」专书)、《转进人生顶峰》、《活出自己的智能》、《那一年我在莱顿》、《珍惜情缘》、《人生问卷》、《从自我出发》、《四书小品》、《哲学入门》、《生命重心在何处》、《柏拉图》、《中西十大哲学家》、《新世纪的心灵安顿》、《论语解读》、《庄子解读》等八十余种,以及有声书系列《创意人生》与《重建心灵》等。

目录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希腊文之“爱”与“智”

爱智要保持心灵开放

真正的智慧来自生命的试炼

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性的思维:理性的反省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培养思考习惯

掌握整体观点

确立价值取向

力求知行合一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概念

判断

推论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语言的有效性

语言的类型

现象学(辩物的策略)

打破四种假象

胡塞尔的现象学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阅读的三种取向

阅读的四个步骤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第五章 苏格拉底

第六章 存在主义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第八章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特质

第九章 儒家的风格

第十章 道家的智能

第十一章 艺术与审美

第十二章 宗教与永恒

第十三章 教育与自我

第十四章 文化的视野

书目 推荐延伸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