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珊
华ji("王"旁加"基"),女,字图珊,别号迦俊馆主,生于清同治八年
(1869年),无锡县荡口镇人。父亲华荻秋是颇有名望的山水画家。她自幼
喜爱书画和刺绣。及长,以刺绣山水风景、翎毛、走兽见长。与安徽籍金
石家张守彝结为伉俪。其夫亦擅画山水,对她帮助颇多。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在荡口鹅湖女校教授刺绣。宣统二年(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
南洋劝业会上,她的作品《山水绣件》得金牌奖。《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
告书》中提到:"华ji、华珏(华ji堂妹)绣品名誉素著,物殊不恶,乃研
究已有年,于经验上得绝大之进步,且善画,故其作尤超出寻常之上,实
比湘绣、苏绣为优。”民国元年(1912年),华ji夫妇在上海开办刺绣传习
所。民国4年,她所绣《蹲在稻草堆的公鸡》(简称公鸡图)获巴拿马太平
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华ji的刺绣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她对风景绣的研究上。她的风景绣大
都以西洋水粉画、油画为稿本。这对一贯以中国画为稿本的传统刺绣来
说,无疑是一大创新。更可贵的是,她不但在内容上引进了现代绘画的写
实风格,在刺绣针法上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突破。她运用具有自己独特
风格的列针和锁和针法,打破了传统刺绣一味追求平、匀、细、密的呆板
做法。她放针自由,线条活泼而多变。所用绣线,也是多色绞合,粗犷而
不失缜密,分外显得洒脱奔放。在色彩方面,她特别讲究明暗层次的安
排,巧妙地将数百种色线安排在一个画面之中,利用丝线的色光,反映大
自然中的天光云色、林荫草丛,层次分明,具有油画的艺术效果,给人以
和谐的美感。她的这种自由运针方法,成为现今盛行的乱针绣法的先导。
她一生的创作多为以风景为题材的仿真绣。民国27年,商务印书馆出
版了华ji与人合著的《刺绣术》一书。该书总结了仿真绣技法,在画绣结
合的理论上具有独到见解。《刺绣术》经职业教科书委员会审查通过,自
第一版起,10年内共再版3次。
八一三事变,华ji复返荡口避乱。民国28年病逝,终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