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珠

月明珠,1927年生。自幼随父孙柏龄演出,攻青衣花衫。师从姚雪涛。早年曾在上海先施、大新、荣金剧院演出十五年之久。1947年离开上海,一直在江浙两省演出。1960年入苏州地区京剧团。
月明珠(1899年—1922年),著名评剧男旦,原名叫任善丰,生于河北滦县胡家坡(今属河北唐山滦南县)。父任连会,为莲花落艺人。月明珠弟兄四人,兄善庆(艺名金不换,鼓师),弟善年(小生),善诚(艺名赛月珠)。
月明珠是评剧早期(唐山落子时期)最具有影响的男旦演员。月明珠五岁随父兄奔走江湖卖艺。九岁入成兆才等人所建的京东庆春班,拜张志广为师。1908年成兆才班在天津被逐,月明珠随班返回冀东。其后成兆才等对莲花落进行改革,创造了“平腔梆子”。1912年金菊花(当时该班主演之一)离班去东北营口,月明珠为当时戏班台柱。在庆春平腔梆子班多次来津,特别是1915年前后在天津演出时,月明珠主演的《马寡妇开店》《杜十娘》等戏获得广大观众的赞赏,他的演唱被誉为“月明珠调”,一时风靡天津,争相传唱。
1920年,东北军阀张作霖特邀月明珠与梅兰芳、马连良同台演赈灾戏(名为赈灾,实为岳母祝寿),一誉震动东北艺坛,赢得极大的声誉。月明珠是落子时期最早红遍冀东和东北各地的男旦之一,他的唱腔新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月明珠大胆吸收二人转音调,与莲花落结合,从而奠定了评剧唱腔的特有风格。并参照京剧、河北梆子的反调,以落子低沉的腔调为基础,创造了评剧的反调唱腔,为评剧唱腔音乐的创新做出了贡献。
1922年,年仅二十四岁的月明珠,由于日夜赶台巡回演出,劳累过度,终至积劳成疾,七月份在沈阳演出时,体力不支,为满足观众愿望,他注射强心剂,挣扎演出。终在最后一场开台的锣鼓声中与世长辞,台下观众无不为这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的逝世而震惊。
月明珠从艺十七年,首演了成兆才所编的六十多部戏,为评剧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兆才早期编写的评剧,多有他担当主角。月明珠身材适中苗条,面目俊美,明目好齿,嗓子好又会唱。月明珠在表演技巧和声腔艺术方面为评剧旦行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通过艺术实践大大丰富了评剧旦角的[慢板]、[二六]、[尖板]等板式,并创造了反调唱腔。他善于刻画人物,注意揣摩女性的心理,表演深切动人,
月明珠的艺术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他十七岁时亲手创作了《桃花庵》剧本。在该戏的演出中,还吸收了河北梆子和京剧的音乐成分,丰富了评剧的唱腔,增加了伴奏乐件,推进了评剧艺术的发展。
月明珠的代表剧目很多,有《马寡妇开店》、《杜十娘》、《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桃花庵》、《杨三姐告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