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阳

一.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1. 简介
1955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7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力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完成在职博士论文获北京工业大学流体力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的专业委员和《医用生物力学》编委。2003年12月当选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 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软组织的非线性力学性质研究;血液流动研究;实验力学的测量技术的研究;磁悬浮六维轨道力测量;疲劳性能测试与可靠性分析技术研究;磁记忆无损探伤机理与技术研究。
生物力学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在该领域中主要研究动脉壁非线性应变分析方法、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动脉壁应变分布、动脉壁应力分布、动脉壁残余应力等问题。其中成功地发展了一种新的非线性应变分析方法,确定了标准的动脉壁静态力学实验方法。分析了动脉壁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数学表达和非线性物理参数。先后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1997年12月至2000年12月,“动脉壁力学性能研究”,项目号19772006。2003年12月至2006年12月,“主动脉弓夹层动脉瘤的力学机制研究”,项目号10372010。
实验检测力学领域多年研究实验机自动检测技术、残余应力检测分析技术、磁记忆检测技术、疲劳测试与可靠性分析。
3.教学工作
多年来承担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讲授《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的本科生课程,同时,讲授研究生的《连续介质力学》和《生物力学》课程。作为主讲教授的理论力学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连续两届被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评选为的“我心中最优秀的老师”。现承担北京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工作。
4. 研究生培养
在李晓阳老师指导的研究生中,有一大批像刘丹,徐金伟,柳光茂,张平,郭碧云等的杰出青年,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梁,发热发光,推动祖国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的教育和科研水平。
5.著作论文:
1. 李晓阳,曾衍钧,“几何尺寸组织定量分析法测量动脉壁静态工作应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Vol.21,No.6, Dec. 2002, 511-514.
2. 李晓阳,曾衍钧,“动脉壁三维含残余应力因素的本构方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Vol.21,No.1, Feb. 2002, 28-33.
3. 李晓阳,曾衍钧,“一种新的动脉壁应变分析方法------弧长分析方法”,《生物医学工程杂志》,Vol.19, No.1, 2002, 166-171.
4. Chao Lei Li, Xiaoyang Li, L. N. Diao“Dynamic mechanical experiment on the arterial wall ”,Proceedings of the 3th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f Experi- mental Mechanics, Published by SPIE, Beijing, 2001, 497-500.
5. 李晓阳,“动脉壁宏观力学行为研究”,《生物力学的最新进展》,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出版社联合出版,2001,112-119。
6. 李晓阳,曾衍钧,“动脉壁应变分析方法的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ol.27, No.4, 2001,466-471。
7. 彭彧华,李晓阳,“动脉壁静态非线性力学性质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实验力学》,第14卷,第4期第425页,1999。
8. 李晓阳,曾衍钧,“动脉壁静态力学性质的实验”,《实验力学》,Vol.14,No.2, pp229-233,Jun,1999。
9. 李晓阳等,“弯曲动脉壁非线性弹性力学性质的理论分析”,《力学学报》,Vol.3,No.2,pp193-203,Mar.1999。
10.Xiaoyang Li and Yanjun Zeng “Continuum Model of Arterial Wall in the Zero Stress State”, The third world congress of Biomechanics, August,2-8,1998.
11.Li Xiaoyang and Hayashi K., "Alternate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Residual Strain in the Arterial Wall", Biorheology, 1996, Vol.33, pp439-449.
二.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男, 1960 年2月出生,山西原平人。1983 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先后在太原市园林局设计室、太原市城市雕塑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工作。曾任太原市城市雕塑研究所创作室主任。现任职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获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城市设计资格证书;研究方向:城市雕塑人物肖像。
从事专业雕塑以来,创作完成近 30 件大中型城市雕塑及大量架上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其中:《能源纪念碑》(合作,太原火车站广场雕塑)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作品奖,山西省文学艺术创作特等奖。《母与子》参加全省美展并获奖。《小河》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山西省美术作品一等奖。《挠羊》参加全国第二届体育美展。《三代同乐》参加香港回归全国美术大展。《角力》参加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 60 周年全国美展。《将军·诗人——续范 亭》入选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城雕作品《徐向前纪念碑》等。
三.怀化医专科教授男,汉族,湖南邵阳人,出生于1954年11月,1973年3月参加工作,1982

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医学学士,教授。1982年毕业于衡阳医学院医疗系,先后担任怀化卫校教务科副科长、科长、副校长,南华大学校长助理(挂职),现任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
主要从事细胞分子病理生理学、高等教育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护理教育和医学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主编多媒体整体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21世纪教材获200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编著《社会学基础》获2003年怀化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制作视听教材《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组织学》、《病理生理学》分届参加湖南省高等学校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分别获第二、第三、第四届一等奖,参加2项市级科研课题,分别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正在主持湖南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1项。2004年出版专著《医学教育管理探索与实践》,相继主编全国医学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本,湖南省21世纪课程教材2本、卫生高职、医学高专规划教材3本,副主编专著2本,参编省际协编教材2本、湖南省统编教材2本与教学参考书4本。先后在《医学教育》、《实用预防医学》、《中国社会医学》、《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国教育科学通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8篇。
四.烈士(抚州民警,1959)烈士 ,1951.6年参加革命,任抚州民警大队,1959年4月28日在抚州民警大队牺牲,时年24岁。
五.西南大学教师四川郫县人,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负责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主要学习经历:1988年9月-1992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本科学习,毕业且获农学学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西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毕业且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9月-2007年12月,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博士阶段学习(期间经历学校的合并),毕业且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教授课程:制度经济学、企业管理、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趣味经济学等。
主要研究领域:农业经济发展制度问题、企业管理理论与战略管理、环境(生态)经济与管理等。
主要科研:近年来主持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多重性开发与管理研究”(重庆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2001)、“构建和谐社会愿景下以工补农制度创新研究”(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2005)、“重庆市应对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促进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综合发展协调关系研究”(重庆市哲学社科规划办青年项目,2007)等;主研“以工补农问题研究”(国家哲学社科规划办西部项目)以及一些区域发展规划项目等;近年来先后在《改革》、《生态经济》等学术刊物发表近10篇相关学术论文,其中发表在《改革》的论文“以工补农的内涵规范与政策建议”的政策建议部分被《经济研究参考》全部转载,并且被重庆市期刊学会评为第七届期刊好作品二等奖。
六.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生于1963年,1985年武汉工学院汽车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大连理工大学力学系获计算力学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2000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96年);2003年北京工业大学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2004年9月起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
1. 材料力学(本科生)
2. 工程力学(本科生)
3. 理论力学 (本科生)
4. 有限单元法(本科生、研究生)
5. 高等计算结构动力学(研究生)
负责校教学研究项目:《工程力学》工程化多媒体动画设计与制作,2005.1-2006.12
学术研究 :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胜利油田等科研项目12项。作为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及航天部项目多项。目前在研的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项目1项,校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加北京市教委基金1项,参加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SCI、ISTP等收录的有10余篇。
著作论文:
1. 龙连春,隋允康.自适应天线结构位移最优控制.工程力学,2005, Vol.22(2): 236-240
2. 龙连春,隋允康,阳志光. 位移约束下智能桁架结构的强度最优控制, 计算力学学报,2004, 21(2):197-201
3. 龙连春,隋允康.自适应压电桁架结构多目标最优控制. 石油大学学报, 2004,Vol. 28(1): 81-84
4. 龙连春,隋允康, 胡丽萍. 组合式带平段避碰函数凸轮及最优设计,兵工学报,2004,25(2): 252- 256
5. 龙连春,隋允康,叶宝瑞. 空间智能结构的一种最优调控方法.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3,Vol.29(2):133-137
6. 龙连春,马照松,胡丽萍,张国刚,隋允康. 避碰组合多项式凸轮型线及其优化设计, 内燃机学报, 2002年第2期Vol. 20(2):171-175
7. 龙连春,胡丽萍,隋允康. X6V柴油机配气机构的分析计算, 内燃机学报, 2002年第5期Vol. 20(5): 454-458
8. 隋允康,龙连春. 智能结构最佳工作状态的多目标控制模拟, 固体力学学报,2004, 25(2): 237-240
9. 隋允康,龙连春. 智能天线结构形状最优控制, 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 Vol.29(5):25-27
10. L C Long, Y K Sui. Optimal displacement control simulation of electric-mechanical coupled trusse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thods (ICCM) 2004, Singapore, Dec. 15-17
11. Y K Sui, L C Long. Multi-objective optimal control of smart trusses,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China-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 (CJK-OSM 3). Oct. 30- Nov. 2, 2004, Kanazawa, Japan, 403-408
12. Y K Sui, L C Long. Control optimization of trusses with electric-mechanical coupling, The 10th AIAA/ISSMO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Conference, Aug. 30-Sept. 2, Albany, USA
13. Sui Y K, Long L C. Optimal control simulation of Electric-mechanical coupled trusse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econd Asian-Pacific Congress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Beijing,2004.9,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 Springer,639-644
14. Y K Sui, L C Long, L H Yam, L Cheng. Optimum Stiffness Control of Intelligent Truss. Proceedings The Second China-Japan-Korea Joint Symposium on Optimization of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Systems (CJK-OSM 2). Nov. 4-8, 2002, Busan, Korea, 391-396
15. Y K Sui, L C Long and X C Ren. Topological Optimization of Frame Structures with Stress and Displacement Constraints under Multi-Loading Cases. Proceedings The Fourth World Congress of Structur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Optimization. June 4-8, 2001, Dalian, China. Published by Liaoning Electronic Press
16. L C Long, Y K Sui, etc. Dynamic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Valve Train. Proceeding of the Second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A. A. Balkema Publisher.1991: 727-732
17. 龙连春、叶宝瑞、晏祥慧. 最优化—从自然、到工程、到社会, 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Vol. 18: 51-53
18. 隋允康、龙连春、任礼行、成利. 自适应桁架结构形状最优控制, 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与力学. 庄逢甘、郑哲敏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11: 387-391

七.李晓阳[模特]档案
身高: 170
体重: 48
生日:4月20日
星座:白羊座
三围: 85/65/87
肤色: 白
鞋码: 38
眼瞳色: 棕
视力状况: 优良
血型: O
工作年限: 3
毕业学校:天津外国语学院
学历: 本科
奖项
2006年今晚报世界杯足球宝贝——亚军
2007年今晚经济周报时尚版——时尚达人
57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海信广场杯”天津大赛——季军 57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十佳中国小姐
57届世界小姐中国总决赛——最佳才艺奖
海信广场形象大使
慧禾文化签约艺员
八.太原市城市雕塑研究所创作室主任(19602—)山西原平人。擅长雕塑。198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雕塑专业。后在太原市园林局设计室工作。太原市城市雕塑研究所创作室主任。作品《小河》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挠羊赛》入选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将军·诗人——续范亭》入选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城雕作品《徐向前纪念碑》等。
九.哈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哈市第一医院副院长、普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硕士研究生,哈工大在读博士。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普外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腹腔镜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学组、内分泌、乳腺学组副组长、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曾三次赴日研修学习现任日本奈良医科大学第一外科客座研究员。
94年在哈市率先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阑尾切除、腹腔镜下胃癌根治、结肠癌根治、微创透光法大隐静脉旋切术、麦默通乳腺纤维瘤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脏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尾切除术以及“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胆囊穿刺引流术。对于消化道肿瘤,特别是肝脏肿瘤,胆道肿瘤,胰肿瘤以及胆结石等在诊断、治疗上有独特的见解,在省内普外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2004年中日友好医院第十二次医学交流访问过程中与日本医生同台手术,成功举办了哈市腔镜学会,使参会二百同仁同时收看手术直播,奠定了我院腹腔镜学科的学术地位。曾获得第七届哈尔滨“十大杰出”青年、哈尔滨市直卫生系统首届“十佳青年”称号。市青联常委。2002年被哈尔滨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