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拼音〗bù zhī suǒ yún

〖解释〗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什么。指说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但根据最新汉语权威解释,似乎也可用于听话人

〖示例〗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

〖典故〗

三国蜀主刘备临终之际,将其子刘禅托付于丞相诸葛亮。亮尽力辅禅,复与东吴结盟,在内大力发展生产,操练蜀军等,使国力重振。后南征彝族酋长孟获,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自甘称臣。亮复亲率蜀军伐魏,临行前,上《出师表》,告禅治蜀良策,并示本身忠心耿耿。其表末曰:“即将远行,临表涕洒,不知所言。”

〖近义词〗不得要领、语无伦次、吞吞吐吐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不知所言”。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唐·刘禹锡·上杜司徒书》:“顾瞻门馆,惭恋交会;伏纸流涕,‘不知所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