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州
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是宁波市的一个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版图轮廓呈蝴蝶状,紧依宁波东、南、西三面。全区总面积1346平方公里,现有17个镇、1个乡、6个街道办事处,451个行政村,61个社区居委会。2007末全区总户数31.95万户,户籍总人口79万。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口密度为587人/平方公里。
鄞州区人民政府现设在宁波市鄞州新城区惠风东路568号。
鄞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1973年冬在蜃蛟乡三联村卢家桥发现的原始公社遗址,已有5000年的历史,其文化年代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第二层。
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两字合成。顾祖禹《读史方舆论纪要》称:“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加邑为鄞”。赤堇山或称堇山,在今奉化境内的白杜。鄞县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秦灭楚后,于公元前222年置鄞、贸阝、句章三县。汉袭秦制,仍置三县。东晋时刘裕戍句章,筑句章新城于小溪镇(今鄞江镇)。隋初三县合一,总称句章县。唐时改为贸阝县。五代初改为鄞县,从此鄞县名称沿袭至今。北宋时,鄞县先后析出6个乡,或置昌国县(今舟山定海区), 或划定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北仑区),此后县境辖地稳定少变。宁波市区过去一直为鄞县县治,原称明州,明朝时为避讳,改名为宁波。解放后宁波析出置市,鄞县先后为宁波专区(地区)及宁波市辖。
鄞县在历史上地位重要,汉至南朝为大县,唐时为上县,宋时为望县,元时为上县。自隋至清末鄞县(句章、贸阝县)均为为附郭县,县治(小溪、宁波)历来兼为州、府、路、道的治所。民国以来,鄞县也是道、省辖行政区、专区的首县。秦时所置的县,全国至今仍保持原名的已为数很少,鄞县历二千多年的漫长时代仍保持着始置时的原名。2002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而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鄞州人文荟萃,唐代诗人贺知章、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南宋词人吴文英、学者王应麟、台湾文献初祖沈光文、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都在鄞县留下了历史遗迹。近代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生物学家童第周、著名油画家沙耆、世界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书法家沙孟海、金石书画家朱复戡、篆刻家高式熊、昆虫学家周尧、表演艺术家王丹凤、金采风都是鄞县人的骄傲。
鄞州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境内有东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有十大著名胜景。鄞东太白山麓的天童寺是中华禅宗五山之第二山,自唐以来一直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为日本曹洞宗临济宗祖庭。与天童寺隔山相邻的阿育寺是禅宗“中华五山”之一,寺内珍藏佛祖舍利宝塔。鄞州鄞江镇它山堰古水利工程,是中国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与四川都江堰齐名。与天童寺相连的天重森林公园以“森林、奇石、云海”著称,是中国最早命名的三大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鄞西高桥镇“梁山伯庙”是“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至今仍流传在浙东一带。
鄞州区地处浙江东部沿海,疆域在东经121°08’-121°54’,北纬29°37’-29°57’之间。东西向最大长度74公里,南北最大宽度32.3公里。区界周长269公里,其中有海岸线25.66公里。全区总面积1380.5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327.04平方公里,象山港水域面积5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706.1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1.14%;平原面积528.54平方公里,占38.30%;水域面积145.86平方公里,占10.60%,故有“五山四地一分水”之称。
境内的大地构造属闽浙地盾的东北部,地层分布以中生代的火山岩居多。境内地貌东南部与西部为丘陵与山地,中部为宽广的平原,总形势呈马鞍形。东南部丘陵山地面积为375.48平方公里,有太白、福泉、金峨诸山,以太白山最高,主峰高程海拔656.9米。西部丘陵山地面积353.98平方公里,属于括苍山系天台山脉的四明山,绵亘数县,从西向东插入本区西部,层峦迭嶂,诸峰雄峙,最高峰奶部山海拔高程915米。中央部位为奉化江两岸,总面积532.60平方公里,并以奉化江为界分为鄞东南平原和鄞西平原两部分。这里平畴无垠,绿原广袤,河渠如网。
境内土壤大体可分三类:东南部沿海地区多盐碱土,宜种棉花;中部平原地区属水稻土,适合种水稻、席草等;西部山区多黄壤,缺少有机质,宜种茶叶、竹木、果树、杂粮。
鄞州区地处低纬度带,最大日射角为71.7°,最小为36.5°。年平均日照时2070小时,年平均太阳能辐射量110.2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无霜期238天。年平均气温16.2℃,历史上有纪录的极端高温为40.8度(2003年8月1日),极端低温为-8.8℃。年均降水量1538.8毫米,年均雨日174天,年均相对湿度82.4%,蒸发量894.4毫米。
鄞州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因濒临东海又带有海洋性气候特征。本地四季分明,3-4月为春季,5-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年均下雪7次。冬季盛行西北风,较寒冷干燥,但多晴朗天气,光温互补,宜越冬作物生长;夏季盛行东南风,雨热同步,宜水稻等作物生长,其时有台风,年均台风雨1.8次;春秋两季雨量均衡,冷热适中。本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久雨、伏旱、寒潮和霜冻等。
海洋及渔业资源:
鄞州区海域分布于最东端,属象山港海湾的一部分,面积为53.5平方公里,其东北为北仑区海域,西南为奉化县海域,东南为象山县海域。海水平均深度约10米,南端最深处可达23.5米,平均潮差3.20米。最高潮位与最低潮位之间滩地海涂总面积1.63万亩(12.2Km2)可利用面积0.55万亩,其中0.22万亩已被利用,海涂与海底平缓,向南东倾斜,底质由粉砂质淤泥构成。其间零星散布7处石质岛礁。
鄞州区海岸线总长25.66公里,由海塘及山脚线组成,其中海塘21段共24.3公里。区境内有浅海水面14097亩,内陆水面93571亩。
境内水产品有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分布在内陆淡水、海淡水潮汐的奉化江,海水象山港。内陆淡水以东钱湖为典型的河湖水体,其水产品由中国江河平原系复合体,南方热带平原系复合体,古代第三纪复合体,海水复合体和北方平原复合体五个鱼类系组成。
野生动物资源 :
本区野生动物在地理分布上属东洋界区系,历史上动物资源丰富。脊椎动物中,哺乳类多分布于丘陵低山地区。鸟类中白鹳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松鸦和环颈雉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区内常见的爬行类动物7科13种。两栖类以蛙为主,分布在水稻及棉花地区,山溪湿地也常见。虎纹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常见虾蟹类有8科9种。
节肢动物常见的有中国鲎、圆蜘蛛、娱蚁等,环节动物有蚂蟥、蚯蚓和海蜇等。
昆虫中有蜻蜒、蜜蜂、螳螂、草始、寄生蜂、紫胶虫,白腊虫和家蚕等。
植被:
鄞州区地处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地质、土壤、气候、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给植被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已鉴定植被种类中,有维管束植被151科,896种,其中蕨类植物24科,92种;稞类植物8科,44种;被子植物19科;760种;苔藓植物48科,165种。森林木本植物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和冬青科居多,其次为蔷薇科、杜鹃科、豆科、茜草科、金缕梅科、大戟科、忍冬科、木犀科和野莱莉科等。
矿产资源:
鄞州区已发现的矿藏有泥炭、铁、锰、铜、铅、锌、萤石、明矾石、粘土、石材、砂石、海盐等20余种,近百处产地。其中金属矿大多是矿(化)点,目前尚无开发利用的价值,非金属及建材矿产在境内占有优势。主要有泥炭、莹石、明矾石、粘土、建筑石材和砂石。
水资源:
全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0.28亿立方米,地下水0.79亿立方米。由于江河贯穿境内,年出入境水量甚为可观,多年平均年入境总水量为20.76亿立方米,出境总水量(含过境水量)达27.73亿立方米。
根据鄞州区的地理特征,水资源包括江、湖、河及地下水。以鄞东山地的明阁楼――望海峰――白岩山一线为分水岭,西部为甬江水系,东部为大嵩江水系,甬江水系是鄞州区的主要水系。
鄞东与鄞西均形成三条干流大河,鄞南无大河,各河经楔闸独自入江。
东钱湖位于鄞东平原中部,东西宽6.5公里,南北3.5公里,湖岸线长45公里,水面面积19.89平方公里,是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湖东、南两面为天台山余脉,西北部隔零星平原孤丘与广阔的鄞东平原相连。全湖分外湖、谷子湖、梅湖三部分。梅湖于1960年围垦成农田。流域面积81平方公里。东钱湖是一个以灌溉为主,结合淡水养殖、城市供水和航运交通等综合利用的湖泊,河湖间筑有7道堰坝以沟通船舶航行,并有楔闸5座,每秒排泄总流量63.4立方米。环湖诸山之水汇成72条溪流,潴蓄于东钱湖,并经五个楔闸流入鄞东河网。
全区“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小康”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经济国际化、资源集约化、城乡一体化、体制市场化、社会人文化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转化、城市功能转换、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加快建设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和平安鄞州。
全区“十一五”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到20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
——“实力鄞州”实现新跨越。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0年突破6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7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到2010年超过100亿元,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进入全国“十强县(市、区)” 行列。
——“生态鄞州”进入新阶段。新城区核心辐射作用更加突出,新农村建设达到省内领先水平,生态区建设扎实推进,生态质量明显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力争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文化鄞州”取得新突破。全面建成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强区,区域人才高地基本形成,城乡文明水平不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富裕鄞州”达到新水平。从制度层面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保障全覆盖,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收入稳定增长,居住、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更加改善,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更大进展。
——“平安鄞州”展现新成效。依法治区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建设与管理体制逐步完善,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1、 重点开发区建设重点项目
新城区建设相关项目:中央休闲带建设;南部现代商务中心--商业水街建设;钟公庙街道旧街改造;钟公庙街道长丰片区改造;“五路一卡口”项目。
工业园区项目:(1)明州工业园区:新增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能力;(2)望春工业园区:开发面积5平方公里;(3)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开发面积7平方公里。
2、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
农业产业项目:农业“百家园”工程。
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全面开展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着力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实施 污水处理管网工程,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与城镇联网对接,新建、改建一批农村等级公路,实现乡道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100%。
安全饮水工程:推进百万农民引用水工程,城乡联网供水率80%以上,基本形成城乡联网供水格局;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95%。
农村信息化工程:宽带网络基本覆盖全市农村。
农村电网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
农村新社区建设工程:新建新村住宅4万套,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拆旧300万平方米。
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再就业培训(包括被征地农民培训和在岗职工培训)20万人次。
农民健康工程:健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提高补偿率;实施参加农村全体医疗的农民三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全面建立社区和农民健康档案。
鄞州区中心粮库:总投资5000万元,用地面积116亩,总库容5万吨。
农村消费安全网:全面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
3、鄞州区服务业发展重点
“两平台”:有利于产业和企业升级的生产性服务业平台,有利于全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消费性服务业平台。
“五行业”:现代商贸业、知识型服务业、现代物流业、休闲旅游业和房地产业。
“三区带”:商贸科教区、休闲旅游区和现代物流带。
4、休闲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
“一心”:鄞州新城区
“两翼”:鄞东旅游发展翼和鄞西旅游发展翼。
“五板块”:都市旅游、梁祝旅游、宗教旅游、山水休闲、郊野休闲。
“六精品”:新城区、梁祝故里、东南佛国、五龙潭(四明山水)、它山堰、百家园。
5、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项目
两大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总投资1381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建设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配套空港物流设施等;明州现代物流中心,总投资65000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包括物流配送仓库、智能化大楼等。
休闲旅游重点项目:世界民族风情村,梁祝爱情主题文化区。
市场升级改造建设项目:完成对石矸轻纺城市场的改造工作。
超市化菜市场:建成格兰云天等7个超市化菜市场。
6、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能源、电力项目: 110kv变电所18座、220kv变电所5座、四明路11万伏线路改道落地工程, 燃气管网工程、鹰龙山燃气电厂。
交通项目:甬金高速鄞州连接线、整合甬金高速向北连接线、宁波沿海中线鄞州段、329国道鄞州段、杭甬高速公路望春互通立交、龙溪隧道工程、通途路延伸段(甬梁线复线)、联丰路延伸段、横涨至高桥公路、段塘至梁祝公园(联丰路至梁祝)、滨江路工程。
水利项目:周公宅水库、甬新河工程鄞州段、区域供水工程、甬新河中心西河、实施小流域治理(包括鄞江、大嵩江、樟溪河等流域治理),海涂围垦工程。
7、建设循环经济“六个一批”的示范项目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和产业。
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示范项目。
建设一批“四节” 项目。
建设一批生态镇(乡)、村和绿色社区。
建设一批资源回收利用和废弃物处置项目。
建设一批循环经济产业化和技术应用示范项目。
8、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鄞州区垃圾卫生填埋场: 总投资1.48亿元,日垃圾处理800吨。
污水处理管网工程: 建设新城区、望春工业园、明州工业园、鄞州投资创业中心(包括该区域镇、街道)、滨海投资创业中心、姜山、集仕港等镇污水处理管网。
污水处理厂:建设16万吨/日处理的江东南区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处理滨海盐田污水处理厂。
鄞州区甬新河中心西河:总投资1.88亿元,整治河道3.85公里。
9、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工程
科技创新:电子政务工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资担保公司。
教育:建设鄞州区实验学校。
人才:建设人才公寓。
医疗卫生:建设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区急救分中心、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和钟公庙街道卫生院三位一体医疗机构,标准化迁建改建扩建镇乡(街道)卫生院。
文化:宁波市(鄞州)博物馆,工青妇老综合活动中心。
体育:鄞州区体育中心(二期)。
10、就业和社会保障重点工程
就业再就业工程: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失业职工再就业率达到75%;新增就业岗位,引导和帮助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加大对再就业工程的补贴力度。
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障制度:完成养老保险扩面人数5万人;完善城镇合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完成工伤保险扩面人数达到5万人;全面贯彻实施新的生育保险办法,继续做好扩大覆盖面工作;不断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制度,男45岁、女35岁以上重点对象参保率力争达到95%以上。
提高农村、城镇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建立老年人生活补助金制度:财政每年安排8000万元,用于老年人生活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