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健

1、
林 健 字力帆,1942年生于福州。福州画院画师。
曾师事沈觐寿、陈子奋两先生。致力研讨秦汉篆隶,能融于刻印之中。潜心于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陈子奋诸家篆法,然后用以上诸家的篆法临写三代两汉篆隶文字,反过来又用三代两汉篆隶文字的特色去临写以上诸家篆隶文字,将这种双向对流的思维方式反复提炼、使之升华,并用于篆书、篆刻的创作,从中追求雄劲奇肆的风格。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跌宕多姿。出版有《篆刻字汇》、《补砚斋书法篆刻》。
2、
前五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男,1958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科学博士、博士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1982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土木建筑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系统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1993年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底在英国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
先后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至今任五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原航空部)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首届广东省优秀留学青年创业之星。
英国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基金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模拟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与促进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商科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是复杂系统仿真建模理论方法及应用、现代企业战略及管理理论、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统、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共主持26项科研项目,其中8项国家级(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际合作项目,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所培养的博士生中有7人获管理学博士学位,3人进博士后流动站,目前指导7名博士生。
3、
林健,男,1964 年 10 月出生,浙江杭州人。 1986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无机材料系。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玻璃分会理事。
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和光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1986年起承担“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等 本科课程以及“光功能材料”、“科技文献与网络资源检索”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1993年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1999年获得耀华奖教金。
1986年起参加工业废渣在玻璃工业中综合利用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了上海市 冶金局“高炉渣瓶罐玻璃研制”、“钢渣微晶玻璃研究”、“高炉渣耐碱玻璃纤维的制研及中试”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990年起承担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纳米膜的研究工作,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上积累了较多经验。1997年起先后承担洛阳浮法玻璃集团“玻璃工厂原料优化控制”、“防火玻璃研制”等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2000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碲铌铅类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研究”工作;2002年承担上海市汽车工业发展基金会“EMS系统氧传感器数据库及摩托车用氧传感器开发研究”工作。
2004年起承担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梯度纳米晶掺杂碲酸盐信息玻璃研制”工作。目前正从事含金属纳米晶及纳米线新型光功能玻璃材料、新型氧敏传感器材料及器件等的研发工作。
迄今先后在 J. Non-Cryst. Solids、SPIE、Optical Materials、材料导报、无机材料学报、功能材料、光电子技术、光电子激光、汽车技术、建筑材料学报、玻璃与搪瓷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编有《信息材料概论》、《材料研究方法》等教材,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3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