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摩崖石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山摩崖造像】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在桂林市区西山公园内,主要分布在西峰、千山、龙头峰、立鱼峰、观音峰等处。现存佛像98龛,242尊,另有浮雕石塔1龛1座,灯龛29处,造像记、灯龛记7方。造像多为1龛3尊,也有1龛5尊、7尊、11尊者。造像最大者高1.65米,最小者仅0.05米。主要镌刻毗卢舍那和观世音菩萨像。现保存完好,确有纪年的为唐调露元年(679)镌于观音峰的李实造像,整龛利用天然山石高浮雕一佛二胁侍菩萨。中为毗卢舍那佛,佛坐高1.2米,面像丰满,鼻梁略高,两耳垂肩,衣纹纤细,清晰可见肌肤,结跏趺坐于金刚座上,身后有莲瓣形背光。两侧胁侍菩萨,头戴花冠,颈垂环佩,面长颐方,肩宽腰细,全身大部袒露,双手合十,趺坐莲花,侧身向佛。

汕尾西山摩崖石刻西山摩崖石刻在汕尾捷胜镇捷胜城西北侧山上。分布在"得道庵"周围。石刻共五题,在山门外小道旁岩石上,刻"同归佛海"四个大字,字高0.45米,宽0.4米,字体雄浑苍劲。是1940年1月1日海丰县长姚之荣出巡捷胜时题刻。在该庵的山门左侧,并列有三题石刻。其一是"点头"二字。1923年捷胜秀才林大尉所写,石匠吴茂盛勒石,楷体阴刻横书。字高0.76米,宽0.56米,字迹刚劲。是处为一巨形石壁,上端向前突出,游人一进山门,偶一回首,此巨石似向行人点头示意,故称"顽石点头",为得道庵八景之一。其二是林襄虞诗刻。民国初年,林襄虞在"点头"石刻左侧题刻诗一首:"经从古佛撰,妙法石能转。这里探禅机,恍然头一点。"字高0.15米,宽0.13 米,直书阴刻。诗文宣扬佛法无边,能使顽石点头。其三是净戒比丘根慧诗刻。诗文为:"挂锡西山乐有馀,到头名利总空虚。山僧自愧根底浅,六贼纠缠费扫除"。据传,比丘根慧原是民国初年军阀队伍中的旅长,因看破世尘而出家投得道庵为僧。遇缘禅师赐他法号"根慧",从此他在庵中念佛净戒。所题诗文,表现了他抿心自省,要在佛门中了却终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