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柴旦

大柴旦
大柴旦行委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中北部,北与甘肃省毗连。总面积3.4万平方千米(青海省民政厅网站)。2003年末总人口1.3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回等民族。距州府驻地202千米。蒙古语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地处举世闻名的柴达木盆地北缘,315国道(青新公路)与215国道(敦格公路)交汇于此,穿境而过,并有锡铁山和饮马峡两个客货站。行政区总面积40727平方公里,辖大柴旦镇、锡铁山镇和鱼卡乡,是柴达木盆地最早的开发地之一,也是海西州较为重要的工业基地。
区内盐湖众多,矿产资源蕴藏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有铅、锌、金、银、锂、硼、镁、煤、钾肥、芒硝、石油、天然气、温泉热水矿等10余种矿藏,并伴生多种稀有元素,这些矿藏不仅储量大,品位高,且地处公路、铁路沿线,开发前景极为广阔。目前,铅、锌、金、煤炭、钾肥、芒硝、石油、天然气等已形成了大规模开发,并成为青海省第一家黄金产量“万两”县。
经过40年的开发和建设,特别是1993年以来,大柴旦地区的各项事业有了大踏步的发展,建立起有色金属采选、盐化制造、电力、煤炭、建材、汽车修理等工业门类,交通运输行业健全、邮电通讯、广播电视、商贸、教育、卫生、饮食服务、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配套。随着党的“十五”大的召开,在国家、省和州实施大规模开发柴达木盆地资源战略之际,中共大柴旦工委、大柴旦行委从这一形势出发,根据自己的实际,明确思路,看准方向,以更加开放的举措和更加优惠的政策,热忱欢迎国内外有志之士前来考察、投资合作,共同为柴达木资源开发建设书写新的篇章。
乡镇简介
大柴旦镇 位于行委辖区东南部,行委驻地。人口2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等少数民族。面积约1.1万平方千米。辖区内无村、居委会。辖绿草山、大煤沟、花海子、马海等矿区。1960年为大柴旦市,1964年撤市设镇,1992年撤镇设行委,1993年又恢复大柴旦镇。
锡铁山镇 国家级企业锡铁山矿务局所在地。位于行委辖区东南部,距行委驻地60千米。人口1万人,以汉族为主,还有蒙古、藏、回等少数民族。面积约0.3万平方千米。1993年建镇。地处高山、沟谷地。主要矿藏为铅锌。工业以采矿为主。
鱼卡乡 位于行委辖区东部,北与甘肃省接壤,距行委驻地40千米。人口0.1万人,以蒙古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0%以上。面积2万平方千米。辖小柴旦1个牧委会。原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乡辖村,1993年划归大柴旦镇后设鱼卡乡。2005年,撤销鱼卡乡,并入柴旦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