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贫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圈地运动以后英国偷盗者、流氓人、乞讨者增多,社会不安因素急剧增加。

1601年英王室通过了一个新法案:《济贫法》。

其主要内容是:

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

通过各教会的教区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未成年的孤儿学工。

济贫法所体现的进步:

政府以积极作为的方式,介入福利领域,干预贫困问题,从而部分地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

社会福利和济贫活动摆脱狭隘的地域性,开始走向社会化、国家化。

济贫法的局限:

对贫困问题的认识模糊不清。

政策和应对措施的局限。

18世纪后半期,英国进入了产业革命阶段,议会于1782年又通过了一项法案,该法案扩大了济贫面,对教区收容院以外的贫困者给予救济。此法案使政府财政支出增大。

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的修正案,即为后人称之为“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对申请救济的贫困者要进行严格分类和考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