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概述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吉林省公安厅,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公安高等教育学府。其前身是创建于1949年9月的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先后六易其名,十一次迁校址。1985年3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建为吉林公安专科学校,原委员长彭真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3年更名为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 4月,经省政府联席会议同意,学校易地重建,开展“二次创业”,2001年10月18日,学校整体迁入长春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新校区。
基本信息栏中文名: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训:忠诚、智勇、勤奋、创新创办时间:1949年类别:高等专科学校现任校长:李洪才(书记)、文炜伍(校长)所属地区:中国吉林长春院系设置:治安系、侦查系、基础部、警体部、实验中心校风:和谐进取、求实奉献学风:励志善思、勤学苦练教风:厚德博学、启智善教目录[隐藏]
所在位置校容校貌办学理念办学规模教研力量荣誉及成果学校历史学校领导现任学校领导历任学校领导
所在位置学校位于吉林省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 1399 号,占地 516.7 亩,已建在建建筑面积 16.45 万平方米。
校容校貌

学校新校区占地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警体馆、办公楼等14个单体建筑,教学设施齐全,功能比较完善,能够充分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办学理念

总体目标定位: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吉林省公安应用人才和经济建设适用人才培养基地、在职民警教育训练基地、警务理论研究基地。
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政治坚定,业务扎实,纪律严明,技能熟练,作风过硬,知识广博,体魄强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安应用人才和经济建设适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吉林,面向东北,立足公安,面向政法机关,服务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学历教育与民警培训协调发展,主动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服务;坚持教学、科研与公安实践紧密结合,政治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坚持“忠诚、智勇、勤奋、创新”的校训,培养高素质的公安机关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人才。
办学规模[1]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5140 人,年培训民警 3200 人次。学校始终把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工程,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学校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射击馆、运动场、障碍训练场、汽车驾驶训练场、培训中心等设施;设有痕检、文检、理化、现场勘查、模拟刑警队、模拟派出所、模拟法庭、计算机中心等 36 个专业实验室,拥有 DNA 检测、气 - 质联用仪等先进设备;建有警务技能综合训练基地、 400 米 跑道的标准运动场、警体馆、射击馆、模拟战术训练馆、汽车驾驶训练馆、障碍训练场、攀登楼及模拟法庭、模拟派出所、模拟刑警队等 14 个设施完备的校内实训场所,并在全省各市、州建立了 84 个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馆藏图书 72.2 万册,开发了 7 个全文数据库,建设了校园网和公安局域网,通过公安局域网在全国公安院校中率先实现了与全国、全省违法犯罪案件信息查询、违法犯罪人员指纹信息查询等系统共享。
教研力量[1]学校现有 22 个专业,分布在社会学、人文学、工学、管理学 4 大学科门类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育形成了“警学结合、校局互动、紧贴实战、服务公安”的办学特色。侦查专业被确定为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侦查、治安管理和刑事技术 3 个专业被确定为吉林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交通管理和法律事务 2 个专业经遴选确定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27 门课程被评为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 77 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和优秀课程, 9 项成果被评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校现有教职工 428 人,其中专任教师 296 人,兼职教师 63 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的 27 人,副高级职称的 74 人。拥有 5 名省级以上的教学名师,一大批校级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57 个集体和教师个人在国家、省级、校级授课竞赛、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2000 年以来,《校报》成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和学术交流活动,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法学院、美国西洛杉矶警官学院和韩国水原科学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并与韩国水原科学大学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在更多领域实现了深度合作。
学校实行警务化管理,学制三年,实行奖学金制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修读自考本科学业。学校始终坚持以“忠诚、智勇、勤奋、创新”为校训,大力倡导并培育“和谐进取、求实奉献”的优良校风,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风建设和警营文化建设。
荣誉及成果建校以来,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为吉林省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培训在职民警近5万人次,为全省各级公安政法机关培养全日制毕业生8054人,占吉林省公安队伍总警力的21.2%。他们中大多数已成为全省各级公安机关业务骨干,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成为厅、局、市(县)公安局的主要领导。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保卫吉林省社会治安秩序和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涌现出了以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芮志江为代表的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2000 年以来,教师完成各类科研教研项目 428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 261 项,出版专著、编写教材 187 部,发表学术论文 1284 篇, 216 项成果获奖。《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连续 8 年被评为省一级期刊。118 个学生集体和个人在全国和省级警务技能比武、英语口语竞赛、计算机技能竞赛等活动中获奖。在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亚洲冬季运动会、东北亚贸易博览会等大型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安全保卫任务,广大师生成为全省公安机关一支可靠的机动后备力量。
学校历史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历史,是吉林省公安教育发展的缩影。她应斗争需要而诞生,随时代发展而壮大,历史在这里回眸、审视和反思。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是1949年10月创建于吉林市八百垄(原伪满师道学校旧址)的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
1949年4月15日,在全省第四次县公安局长联席会议上,针对当时严重的敌情和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决定成立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9月2日,省公安厅厅务会专门研究了建校问题,厅长于克主持会议并就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计划、教学目的、方针、内容以及学校的组织机构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9月29日,省公安厅向各市、县、区公安局下发了“调训公安干部及武装的通知”。10月14日,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在吉林市八百垄成立。建校初期,省公安厅厅长于克担任名誉校长,学校设组织股、教育股、总务股,共20人。
1950年7月,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迁校至吉林市江南工人疗养院;10月,迁校址至吉林市女子中学。
1951年3月,迁校至吉林市北大街。
1952年10月,迁校至吉林市东局子。
1955年4月,迁校至长春市铁北二道沟(原省广播仪器厂旧址)。6月,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更名为吉林省公安学校。
1956年5月,迁校至长春市朝阳区和平大路(省第八劳改队驻地)。
1957年12月,吉林公安学校并入吉林省行政干部学校,迁校至长春市伪皇宫旧址。
1958年5月,迁校至长春市桂林路。
1959年5月,吉林省行政干部学校撤销,成立吉林省政法干部学校,迁校至长春市红旗街55号。
1968年11月,吉林省政法干部学校解体。
1973年10月,吉林省政法干部学校恢复。
1978年4月,增设公安中专班,招收首批中专学生。
1980年9月,吉林省政法干部学校公安中专班改为吉林省人民警察学校,与吉林省政法干部学校一套班子,两个校牌。
1981年4月,吉林省政法干部学校改由省司法厅领导,易地另建。同时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恢复,与吉林省人民警察学校一套机构,两个校名。
1985年3月,原吉林省公安干部学校改建为吉林公安专科学校,与吉林省人民警察学校一套机构,两块校牌。
1989年,吉林省人民警察学校移地吉林市。
1993年6月,吉林公安专科学校校名调整为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2001年10月,迁校至长春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399号。
学校领导现任学校领导
党委书记:李洪才
校长:文炜伍
党委副书记:黄永进
副校长:张万宝、韩艾峰、钟新文
政治处主任:姜燕
历任学校领导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于 克 公安厅长兼学校名誉校长 1949.10—1951.2
刘 文 公安厅副厅长兼学校校长 1949.10—1950.12
姚 昕 校 长 1949.10—1950.11
李克敏 副校长 1951.2—1959.5
张树权 公安厅副厅长兼学校校长 1951.3—1952.9
王吉仁 公安厅副厅长兼学校校长 1952.10—1955.3
黄宣文 公安厅副厅长兼学校校长 1955.4—1957.10
王屏山 副校长 1957.8—1957.12
罗旭文 党委书记、校长 1957.12—1959.9
赵中生 副校长 1957.12—不祥
赵德宽 党委书记 1959.6—1968.11
邹兴久 副校长 1959.6—1976.2
闫 锐 校 长 1960.—1965.2
王 炬 副校长 1960.2—不祥
雷君安 副校长 1960.9—不祥
李 云 副校长 1965.5—不祥
王永治 副校长 1973.12—1984.7
刘忠义 副校长 1973.—1980.9
陈文彬 副校长 1973.5—1984.7
邹兴久 政 委 1976.2—1979.3
张云秋 校 长 1976.2—1976.12
杨 枫 校长、党委书记 1979.3—1983.9
陈玉山 副校长 1980.9—1982.6
田 羽 副书记、副校长 1980.9—1982.6
佟沛霖 党委书记、校长 1983.6—1985.5
石保才 副校长 1983.10—不祥
宋占生 校 长 1984.7—1994
马殿志 党委书记 1985.6—1990
陈云志 副校长 1985.6—1987
于云生 副校长 1985.6—1987
张卫民 纪委书记 1985.6—1992.7
王 央 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 1989.3—1999.10
王赞祥 副校长 1990.—1999.10
邓瑞予 副校长 1993—1994
于海江 副校长 1993—2004.1
彭绍波 纪委书记 1993.8—2000.7
陈继祥 党委书记 1994.12—2001.6
谢志勇 副校长 1996.1—2001.10
秦广乾 党委副书记 1996.9—1998.5
刘华昌 党委副书记 1998.10—2003.8
刘兴远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03.8—2006
魏绪桐 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9.6—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