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绢野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目科】鳞翅目,螟蛾科。

【学名】Diaphania indica

【分布】福建、江西、江苏、山东、浙江、安徽、上海、台湾、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天津、河南、河北、陕西、山西、辽宁、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

【危害对象】常春藤、木槿、冬葵、大叶黄杨等花木。

【危害征状】以幼虫危害植株叶部,初龄幼虫先在叶背上取食叶肉,被害叶片上呈现出灰白色斑;三龄以后常将叶片左右卷起,以丝连缀;虫体栖居其中;取食时伸出头、胸部;蛹也在卷叶中。

【形态特征】成虫翅展20一30毫米,体白色,带丝绢般闪光;头、胸部浓墨绿色;触角灰褐色,线形,约与翅等长;胸部领片及翅基片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闪金属紫光,前翅沿前缘及外缘各有1条淡墨褐色带,翅面其余部分为白色三角形,后翅外缘有1条墨褐色带,前、后翅缘毛墨褐色。腹末两侧各有一束黄褐色鳞毛丛。

【发生规律】该虫一年发生4~5代;以老熟幼虫在枯卷叶片中越冬;翌春5月成虫羽化。该虫世代不整齐,在每年7~ 9月间,成虫、卵、幼虫和蛹同时存在。10月以后吐丝结茧越冬。成虫白天不活动,多栖息在叶丛、杂草间,夜间活动,有较强的趋光性;卵产在寄主叶片背面,散产或几粒聚在一起;初孵幼虫先在叶背取食叶肉,被害部呈灰白色斑;幼虫老熟后,即在卷叶中化蛹。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冬季清除并烧毁地面上的落叶、枯枝、杂草,以消灭其中越冬幼虫。

(2)人工防治:在幼虫发生期,进行人工捕杀、摘除卷叶、深埋或烧毁。

(3)物理防治:悬挂黑光灯,捕杀成虫。

(4)药剂防治:在幼虫群栖危害期,可喷施1%灭虫灵乳油l 000~2 000倍液,或40%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