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叶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血叶兰

学 名 : Ludisia discolor

中文名称 : 血叶兰 ,美国金线莲

产 区 : 中国 ,东南亚 ,印度 ,马来西亚 ,印尼

植株大小 : 10 ~ 15公分

花 径 : 1.5 ~ 2公分

花 期 : 春季 ~ 夏季

花 寿 : 20 ~ 30天

气 味 : 无

日 照 : 弱光 ~ 中光

栽培难度 : 容易

血叶兰是兰科多年生植物,有特别的体态:具有粗状的圆柱形肉质茎,蔓生型,叶似倒卵,叶色暗紫,叶脉清晰,其叶面状似丝绒,形态秀美,且经久不败。血叶兰为总状花序,花序顶生,具有花序长,花朵多,花型小,花期长的特点。花梗与花均为白色,苞片呈红色。萼片花瓣化,较大。中间花瓣成为形状独特的唇瓣,呈弯曲状,前端伸展似两翼,另两瓣花与中萼片融合相连;花的雌雄蕊在花心合为一体成为蕊柱。蕊柱顶呈黄色,雄蕊位于蕊柱顶部,拥有药室;雌蕊在蕊柱里侧。就整体观之,白花当中一点黄,映衬在有色叶丛之中,颇为雅致,别具一格。血叶兰既可赏花,又可观叶。血叶兰的培育,传统用分株繁殖,作为盆花可粗放管理。

血叶兰-中药材【别名】石上藕、石蚕、真金草、异色血叶兰

【汉语拼音】xue ye la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disia discolor(Ker-Gawl.)A.Rich.

【功效】滋阴润肺;健脾;安神

【科属分类】兰科

【拉丁文名】Herba Ludisiae Discoloris

【主治】肺痨咯血;食欲不振;神经衰弱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50-1000m的林下阴湿处或山沟潮湿的岩石上。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动植物形态】血叶兰,多年生草本,高10-25cm。根状茎肉质,匍匐伸长,粗壮,茎节明显,似蚕卧于石上,通常紫红色或黄绿色。茎基部互生2-4片叶;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2-3cm,上面暗绿色或紫红色,背面红色,纵脉5条和网脉均为红色或金黄色。总状花序有2-10朵花。花白色或粉红色,基部具1枚淡红色的舟状苞片;中萼片近匙形,侧萼片椭圆形,均长8mm;花瓣与中萼片等长并靠合成兜状;唇瓣弯曲,基部具囊状距,前端伸展如两翼展翅;子房被短柔毛。

【功效分类】滋阴润肺药;健脾药;安神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鲜品9-15g。

【出处】《中华本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