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格罗斯岛
内格罗斯岛
Negros
菲律宾的岛屿。在米沙鄢群岛西部,介于班乃岛和宿务岛之间。面积1.27万平方公里。南北长216公里,东西宽40—80公里。人口274.9万(1980,包括附近小岛),居民多米沙鄢人,山区有矮黑人。北部火山绵亘,海拔500—1,000米,有肥沃的火山土,森林茂密。南部也有两座火山。西北沿岸为冲积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年雨量1,500—3,000毫米。河流短小,不通航。产甘蔗、椰子、稻、烟草等。糖产量占全国之半,集中在北部和西部。盛产木材。有煤、硫黄等矿。主要城市为巴科洛德、杜马格特、圣卡洛斯等。
菲律宾中部米沙鄢群岛(Visayas)中的一个岛。西北面与班乃(Panay)岛隔吉马拉斯(Guimaras)海峡,东面与宿雾(Cebu)岛隔塔尼翁(Tanon)海峡。该岛北临米沙鄢海,南濒苏禄(Sulu)海。
全岛呈长统靴形,长约217公里(135哩),宽为35∼79公里(22∼49哩)。面积12,710平方公里(4,907平方哩)。中央有高耸的山脉几纵贯全岛,因侵蚀而分割成片段。山脉包括坎拉翁(Canlaon)山,海拔2,460公尺(8,071呎),为岛上最高点。岛上的主要河流有比纳尔巴甘(Binalbagan)河、伊洛(Ilog)河、托隆(Tolong)河、坦哈伊(Tanjay)河等。半岛东南部(即靴尖)有达瑙(Danao)和巴林萨萨延(Balinsasayan)两个火山口湖。内格罗斯西南大部分是未开发的塔布拉斯(Tablas)高原,景色多样。
岛上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东部海岸仅有断断续续的山麓平原,而西部海岸的平原地带则位于较宽阔的菲律宾低地,宽度为8∼48公里(5∼30哩),沿海岸线延伸约160公里(100哩)。米沙鄢人居住在沿海地区,尼格利陀人则住在多森林的内陆高地。中央山脉将沿海地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各自使用不同的语言︰西部居民大多操班乃-希利盖农语,东部海岸地区居民大多讲宿雾语。
内格罗斯生产的糖约为全菲律宾的50%,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政治上最有影响的地区之一。甘蔗田和以甘蔗为原料制造粗糖的榨糖厂均集中在北部和西部。为数众多的制糖的农业季节工人每年从班乃渡过海峡到此收割甘蔗。内格罗斯种植的次要作物有稻米、椰子、香蕉、番木瓜、芒果。玉蜀黍是主要粮食作物。木材开采和加工占重要地位。矿产有铜(在锡波莱〔Sipolay〕开采)、石膏、煤、磷酸盐岩,东部地区产食盐。
沿海西北部的巴科洛德(Bacolod)是岛上最大的城市,为糖的重要出口地。拜斯(Bais)有一家大的造纸厂,加的斯(Cadiz)为重要的渔港。其他大城市有埃斯卡兰特(Escalante)、拉卡洛塔(La Carlota)、杜马格特(Dumaguete)及巴戈(Bago)。位于岛的中北部的坎拉翁市有一条公路与岛上所有其他沿海大小城镇相连。人口约3,168,000(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