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石疽,病名。疽之发于肌肤而坚硬如石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此由寒气客于经络,与血气相搏,血涩结而成疽也。其寒毒偏多,则气结聚而皮厚,状如痤疖,硬如石,故谓之石疽也。”多生于颈项、腰胯或腿股间之肿块,状如桃李,皮色如常,坚硬如石,逐渐增大,难消难溃,溃则难敛。疑似瘤肿,当辨证确诊,施保守或手术治疗之。

疽之坚硬如石,形如桃李或鸡卵,皮色如常,由小渐大,难消难溃,既溃难敛者, 名为「石疽」。多因寒凝气滞所致。若向内溃烂,多成逆证,亦有化脓而转为阳证者,较易痊愈。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分为上、中、下三 种:

·上石疽:生于颈项两侧(或左或右,常为单个), 为较大的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多因肝气郁结,气血凝滞经络所致。

·中石疽:生于腰胯之间,时虎觉痛,是由寒气瘀血凝结而致。

·下石疽:生于两膝左右,常因疼痛而影响膝部活动,病因与中石疽同。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