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兴氏肌肉萎缩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 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 DMD ),乃遗传性肌肉萎缩病。它的基因( Dystrophin gene )存在于 X 性染色体中( Xp21 ),因此它是透过性连锁式隐性遗传型态传播的。男性只有一个x性染色体,因此病患者大多为男性;若女性的一对x性染色体中其一个携有异变的 Dystrophin 基因,她便成为一个 DMD 的携带者,她的儿子有二分一的机会成为病患者,她的女儿则有二分一机会成为 DMD 基因携带者。

Dystrophin 基因乃现时所知人类基因中体积较大的一种,它的制成品 Dystrophin ,与其他相关的蛋白质,是稳定肌肉细胞膜的一个重要部份。它最重要的功能是维持肌肉细胞的稳定性,使它在肌肉收缩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破坏,杜兴氏病患者因肌肉中缺少了 Dystrophin ,令到肌肉自出生后,便不断受到破坏和萎缩。 Dystrophin 基因亦会受到另一种较轻微的突变所影响,导致病情较轻的碧加氏肌肉营养不良症( Becker's Muscular Dystrophy , BMD )。

病 徵

杜兴氏肌肉营养不良症的病发率约为每十万名出生男婴中有 20-30 个案。病患者中约三分一有家族病历史,三分一由无症状的 DMD 携带者母亲所获得,三分一相信是经遗传基因突变而致病,患病男婴于初生时并无异样,病情通常初显於婴儿开始学行阶段,患者的活动能力发展较同龄的孩子缓慢,他们通常需用手部支持才可从地上站立起来( Gower's sign )。到 4-5 岁时,患者与朋辈一起玩耍,跑步时便感困难,同时跳跃时未能双脚离地。慢慢地患者上楼梯也感有心无力。到 6-7 岁时,患者会肌肉软弱无力而经常跌倒。

虽然杜兴氏患者因肌肉病变而变得四肢无力,但他们的小腿肌肉通常会异常肿大( Pseudohypertrophy )。若我们用手轻按这些肌肉,便会发觉它被接触质感不同,由於这些肌肉的正常组织被硬化组织所取代,因此小腿肌肉被接触时有坚实的感觉。

随著年龄增长,患者的肌肉病变和萎缩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到 12-13 岁时,患者便需倚助轮椅出入。同时由於肌肉的不正常活动能力,很多关节也有不同程度的畸形变化,因此对患者的照顾造成不便,也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引致一定的影响。患者的心脏肌肉也会因此病而引起变化,导致心肌病。严重的话可发生心律不正,心脏衰竭等病状。

诊 断

杜兴氏患者血液中的肌肉酵素浓度比正常人高出许多,肌电图的检查通常可发现肌肉病的变化,而受影响肌肉的活组织化验也会见到肌肉细胞体积大小不一,不正常肌肉和硬化等病理变化。现代较先进的实验室已可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透过电子显微镜直接观察肌肉膜内的成份,从而诊断出杜兴氏病。而遗传学检查中,亦可侦察到某些常见的遗传基因缺失,进而确定此病的存在。可惜这些检查暂时在香港并未引进。

至於杜兴氏病基因携带者的女性,她们在表型( Phenotype )上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病症显现出来。除了临床的检查外,她们在血液肌肉酵素浓度、肌电图和肌肉活动组织检查方面,也会显示出肌肉毛病的存在,从而计算出她们下一代子女受到这疾病影响的机会率。随著遗传学检查的进步,产前的羊水细胞检查和胎毛细胞检查,可以对产前胎儿的诊断给予很大的帮助。

治 疗

由於关节的畸形对患者的活动能力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拉筋及各种物理治疗,需於病情早期便开始,以防止挛缩( contracture )的出现。适量的运动亦有助於加强儿童的活动能力。适当的辅助器械(如 splint, brace 等)对於关节的强化和防止畸形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当肢体出现畸形时,部份患者可利用适当的外科手术加以矫正。

药物治疗的成效目前是令人失望的。虽然有研究指出,类固醇的使用可以令到患者在几年的时间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效果并不可以持续长久,兼且由於副作用不少,此种治疗只可以在医生的缜密监察下进行。

虽然遗传工程方面不断发展,但由於 Dystrophin 基因 的体积过於庞大,基因治疗如何将如此巨大的 Dystrophin gene 带到肌肉细胞内,还需要经过很多实验发展,新生肌肉细胞( myoblast )移植方面,如何令到正常细胞在病态肌肉中健康生长和发挥正常作用,还存在不少困难,目前只可以说还在试验阶段。但随著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给杜兴氏患者带来一线曙光,期望将来在治疗上有所突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