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故宫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故宫

北京故宫简介拼音:gù gōng

英文:The Imperial Palace或the Palace Museum,the Forbidden City

故宫,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故宫
故宫平面图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相传故宫一共有9999.5间,实际据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故宫有房间9999.5间,有人做过形象比喻,说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住,每一天住一间房,不重复,要住到27岁才可以出来。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

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历史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明初主持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

故宫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故宫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建筑形式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大门前有两个铁缸,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

故宫四门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其平面为凹形,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角楼高27.5米,十字屋脊,三重檐迭出,四面亮山,多角交错,是结构奇丽的建筑。

故宫的正门叫“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后门“神武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

三大殿三大殿简介

太和门内,在3万多平方米开阔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嘉靖时改名: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现名为清朝时名称)。这3座大殿是故宫中的主要建筑,它们高矮造型不同,屋顶形式也不同,显得丰富多样而不呆板。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基台三层重迭,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迭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千龙喷水,蔚为壮观。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故宫
太和殿

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约2380多平方米。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 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故宫
中和殿

中和殿

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中和殿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四脊顶端聚成尖状,上安铜胎鎏金球形的宝顶,建筑术语上叫四角攒尖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庙之前,也要先在这里审阅一下写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这里审视一下耕具。

故宫
保和殿

保和殿

保和殿(明朝称谨身殿、建极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黄琉璃瓦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正中有一条正脊,前后各有2条垂脊,在各条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条岔脊,连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条,建筑术语上叫歇山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内廷

故宫
乾清宫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内廷宫殿的大门——乾清门,左右有琉璃照壁,门里是后三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之处也是皇帝与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

乾清门广场西侧的隆宗门

故宫
隆宗门匾额(注意左下方的箭头)

清代在隆宗门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嘉庆十八年(1813年),中原一带发生“天理教”农民起义,农民领袖林清策划并领导京畿一支队伍直接攻打紫禁城。九月十四日,起义军乔装打扮,兵分两路,计划从东、西华门进入宫城。西华门一支在内应太监刘得才、刘金等人引领下迅速攻打到隆宗门,并在此展开激战。此次紫禁城之变,“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嘉庆皇帝破例向天下发了“罪己诏”。至今隆宗门匾额上留有箭头,相传即这次战斗的遗迹。箭头位于匾额的左下侧。

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两头有暖阁。乾清宫是封建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

坤宁宫在故宫“内庭”最后面。重檐庑殿顶。坤宁宫是明朝及清朝雍正帝之前的皇后寝宫,两头有暖阁。清代改为祭神场所。雍正后,西暖阁为萨满的祭祀地。其中东暖阁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康熙、同治、光绪三帝,均在此举行婚礼。

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其建于明代,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是座四角攒尖,镀金宝顶,龙凤纹饰的方形殿。明、清时,该殿是皇后生日举办寿庆活动的地方。清代皇后所谓亲蚕典礼,需至此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清代的“宝玺”(印章)也收藏在这里。

清朝自雍正之后养心殿成为皇帝在故宫内的实际居所。清同治年间慈禧、慈安二太后垂帘听政就在养心殿东暖阁。

在后三宫东西庑,还有为皇帝存储冠、袍、带、履的端凝殿,放置图书翰墨的懋勤殿。南庑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有翰林学士承值的南书房,以及管理宫廷日常生活的处所。此外还有左右对称的日精门、月华门、龙光门、凤彩门、基化门、端则门、隆福门、景和门,通妃子居住的东西六宫。这种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之一。

内廷东侧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宣布退位后当太上皇养老皇宫,花费一百一十万两银修建。

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御花园原名宫后苑,占地11000多平方米,有建筑20余处。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殿东北的堆秀山,为太湖石迭砌而成,上筑御景亭,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为华丽的。

皇帝上朝的地点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纵观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垂帘听政,清朝后期)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

文物收藏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文物系统文物收藏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的总数已达109197件,现已全部在国家文物局建档备案。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故宫大事记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皇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陆续有提出故宫修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5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2009年,8月27日,故宫博物院发布消息称,为配合国庆庆典演练活动,故宫29日将关闭南门(午门),游客参观须从北门(神武门)进入。同时,自当天起,故宫将开始长期限制游客带水等液态物品进入故宫。

故宫三次大规模维修

自1840年后的100年间,故宫从未进行过大规模维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通过对故宫的建筑的普查,针对紫禁城存在的问题,实施了故宫古建筑修缮史上的第一个五年治理与抢险规划,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社会留给故宫的荒凉残破的面貌,使之展现出宏伟壮丽的规模。

1973年,故宫博物院根据中央的指示,制定出第二个五年规划《故宫博物院五年修缮保护规划》。该规划除了加强对古建筑修缮外,主要涉及安装热力管道,电缆工程,污水管线工程,防雷装置等多方面,多专业的保护方案。

而从2002年开始的故宫大修计划,一直要持续到2020年。这一阶段除了陆续开放一些修缮后的景点外,还要将故宫1000多名工作人员长期占用的办公用房重新进行修缮,届时,“开放区”的比例将由现在的30%增加到70%以上。

旅游指南

故宫旅游路线:

(1)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由天安门进入,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2)最理想的参观路线是从午门进入紫禁城,然后沿着中轴线依次参观内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3)参观完御花园,可以通过御花园左侧的门进入西六宫依次参观储秀宫、翎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也叫启祥宫),然后出内右门回到乾清门广场,东行进入内左门,可依次参观东六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乘乾宫、钟粹宫。参观完东六宫可沿东长安街再回到乾清门广场,向东穿过景运门进入锡庆门,然后再进入皇极门,可以参观皇极殿、宁寿宫、扮戏楼、畅音阁、养性殿、乾隆花园、珍妃井,最后出贞顺门西行出神武门离开故宫。

开放时间

故宫博物院常年开放

门票价格:

淡季(每年11月1日至来年3月31日)40元

旺季(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60元;学生凭证20元(中学生免费)。

珍宝馆和钟表馆门票各10元。

每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当天14岁以下儿童免费入园。

售票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8:30—16: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5:30

开馆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8:30—17:0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8:30—16:30

停止入馆时间:

4月1日—10月31日 16:10

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15:40

特别提醒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由天安门进入,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语音导游

语种:汉语、粤语、英语、法语、日语、德语、韩语、俄语、泰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

位置:午门讲解处、神武门讲解处。

价格:押金 100 元,租金40元(汉语版、粤语版10元)。

广播位置:景运门西南。

存包处:午门、神武门,时间:8:30-18:00 ,价格:免费(游客可选择安检后不存包,可在两门之间免费运送)。

轮椅和儿童车位置:午门讲解处、神武门讲解处,价格:免费。

观众服务中心位置:箭亭。

观众咨询电话:010-85111576、85111567。

固定陈列:宫廷原状陈列和十多个固定展览。

设施服务:开放地区有快餐厅。

故宫博物院常设展览

《珍宝馆——故宫藏珍贵文物展》—皇极殿庑房 养性殿 乐寿堂颐和轩

《石鼓馆——秦国石鼓专题陈列》—皇极殿东庑

《钟表馆——故宫收藏钟表展》—奉先殿(馆内11点和14点有钟表演示)

《青铜器馆》—承乾宫

《清宫戏曲展》—畅音阁 阅是楼

《溥仪生活展》—丽景轩

《清代妃嫔生活展》—永寿宫

《皇朝礼乐展》—弘义阁

《清宫卤簿仪仗展》—太和门西庑

《天府永藏展》—保和殿西庑

《清代武备展》—弘义阁迤南西庑

《万寿庆典展》-乾清宫西庑

《皇帝大婚展》-乾清宫东庑

公交路线

1、2、4、5、8、10、20、52、22、120、728、802天安门西或天安门东下车,地铁(天安门东站、天安门西站)9、17、22、44、48、59、66、110、126、301、646、673、692、729、803、808、901、特4、特7、BRT1前门下车或101、103、109、685、814、846路故宫下车,60路东华门下车。

纪录片《故宫》纪录片简介

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故宫,以其厚重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里程碑。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也是明清24位皇帝临朝为政和日常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这里代表了权威,也充满了神秘。

1925年10月,故宫完成了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成为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2005年10月,恰逢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于2002年决定联合制作电视纪录片《故宫》,第一次全面反映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

《故宫》精华版分为12集,每集50分钟。《故宫》这部纪录片自拍摄之初就得到了世界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所属的国际电视总公司已经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签订协议,双方将共同制作两小时的《故宫》国际版,并由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独家代理《故宫》国际版特辑的海外发行。不仅将使《故宫》这部纪录片走向世界,同时,对于故宫博物院这样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宝库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播价值。

为高质量地完成这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纪录片拍摄,中央电视台和故宫博物院双方都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在拍摄之前,双方共同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会,征求了国内各有关方面著名专家的意见,并由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担纲,组织了强大的学术顾问队伍,对纪录片的拍摄方案和剧本,几经增删,反复修改。仅故宫方面前后就有上百名专家参与了此项工作。中央电视台为《故宫》组织了强大的创作阵容,在内容创作方面,摄制组遵循了权威性、客观性与可视性、故事性完美结合的原则,力求最大程度地兼顾普通观众与专业人士的观赏需求。为了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本片使用高清晰度摄录设备拍摄,各种高级摄影辅助器材和电影级灯光设备,以及先进的后期设备的使用,保证了本片一流的制作水准。《故宫》中大量的动画制作也创造了纪录片中动画创作的新纪录,比如故宫的修建过程、康乾盛世时的故宫、场面浩大的典礼仪式的再现等,为本片增加了真实的视觉效果,一些新的动画技巧的使用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拍摄的两年中,摄制组每天面对的都是大量的旷世珍宝,有相当一部分藏品出于保护的需要,对于光线、环境都有严格的要求,这给拍摄带来的极大的难度。比如,在拍摄《故宫书画》这一集当中,涉及到了大批精美的传世绘画,为了在确保这些价值连城的绘画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拍摄质量,摄制人员选择了距离文物库房最近的拍摄地点,使用了没有热度且滤去紫外线的特种灯光设备,在经过故宫博物院科技部专家的严格检测确定灯光对绘画没有任何影响之后,方进行拍摄。绘画对湿度的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48-55度之间,为了保持合适的湿度,摄制组在拍摄现场不停的进行洒水作业,保证绘画的安全。拍摄绘画仅仅是拍摄馆藏文物的一项内容,对于所有文物的拍摄,摄制组都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严格按照一套详细周密的流程操作,既保证文物无一闪失,又最大程度地提高了艺术表现力。

12集《故宫》精华版从故宫的建筑、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方面,全方位的展现故宫,既有文物的展示,又有历史的梳理,既有严谨的科学论断,又不乏生动的故事与人物命运的讲述。《故宫》这部纪录片本部作品将全面、系统、客观地展示故宫的历史、今天与未来。那美轮美奂、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和馆藏文物、那很多不为人知、生动鲜活的人物命运和历史事件,以及其中蕴含的丰厚的艺术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将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崭新感受。

——对世界上规模最大、并且代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最高水准的皇家建筑群落,进行了整体的呈现;

——对故宫珍藏的近150万件各类珍贵文物中经典的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品,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对发生在故宫的近六百年中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进行了系统的解密;

——对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工艺精品、科学仪器等中外文化交往的直接证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纪念;

——对故宫建院80年中所经历的风云变幻、创业艰辛、国宝颠沛流离等历史,进行了翔实的回顾;

——对古老的故宫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生和发展、浩大的百年大修的实施过程,进行了独家的记录。并且设计了很多历史文物。

分集剧情

第一集 肇建紫禁城

一座城市兴起的开端;

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

本集内容是紫禁城建造历史的展示,在历经百年的规划、设计与修建中,也伴随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大的历史震荡,本集将告诉你这座经典的古代历史文化遗存是怎样诞生的。

第二集 盛世的屋脊

紫禁城在建后的二百多年里,不仅多次经历了雷雨、失火等天灾的侵害,也历经了一次改朝换代,当时间留在十八世纪时,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文明辉煌,在乾隆年间宫廷建筑、皇家园林的改扩建中达到鼎盛,奠定了故宫建筑群的最终布局。

第三集 指点江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若水,君若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作为东亚政治地理图上的要塞,北京已经占据了前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自战国时期以来,各朝就在此筑城。中国历史上三个皇朝的都城就在这里。紫禁城是明清两代政治统治的中枢神经,紫禁城的政务功能,承载国运兴衰。政令由此发出,通过遍布全国的官僚体系实现对广袤国土的管理,同时根据反馈制定新决策。本集以明清政务不同入手,通过明清政务比较来展现中国封建社会政务体制的流程,并呈现其中细微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产生的巨大的历史效应。

第四集 礼治天下

本集表现内容为典章制度。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心,紫禁城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礼仪活动上演的地方,舞台就是以太和殿为主的三大殿。本集是以乾隆一代为主,嘉庆道光为辅的历史线索,展现最重要的礼仪活动,包括:登基大典;大朝会(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殿试与传胪;祭祀(天、地、农、祖)。同时,又穿插着英国人斯当东,“他者的眼光”叙事视角。所有的礼仪再现,所有的意义思考,就都包容在一个具有强烈戏剧张力的历史断片中。

第五集 皇帝的家

本集通过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历史事件,包括珍妃井的故事、太子读书、选秀女、光绪大婚、慈禧太后的日常生活等展开对宫廷生活各个方面的阐述。从生活文物到历史故事,从历史事件到宫廷生活,用客观的角度揭开了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向人们呈现出紫禁城中最真实的生活点滴。

第六集 故宫的玉

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 玉的风骨与精神已成文化。故宫里的玉沉淀着紫禁城的历史,凝结着爱玉人的生命。这些玉器都是宫廷里的艺人们竭尽巧思,不惜工本,代表着当时最高的工艺水平,也是数代皇帝广收博采所藏的珍品。我们将通过对故宫的玉的拍摄,折射出支撑着那段历史,引领着那些生命的文化与信念。

第七集 故宫的陶瓷

瓷器作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使得中国文化闻名世界。故宫的瓷涉及到宫廷日常生活及休闲玩赏等各领域的活动,它们蕴含着皇家的艺术性情,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皇家的雍容华贵与典雅。通过对故宫的瓷的展示,又折射出陶瓷的发展演变过程和中国陶瓷文化的内涵。

第八集 故宫的书画

故宫是中国绘画收藏、保存与研究最重要的地方,中国宫廷藏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气质最生动、最直观的记录者。本集将故宫藏画的汇集、流失与回归和民族的命运、中国文化命脉的发展与延续形成最鲜明的对应。

第九集 宫廷西洋风

故宫的馆藏文物并不全是国货,也有相当数量的舶来品,这些舶来品承载着明清时期中国对外交流的点滴脉络,表露着中国封建社会最后数百年间泱泱华夏不同寻常的地位,述说着那个时期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交流。“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足以令后世自豪的天朝大国形象。

本集线索沿着西方宗教势力渗透的脚步展开,展示了高度发达的封建文明与初步兴起的工业文明的碰撞与冲击,以及透过藩属国贡品的中国风格,考量华夏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第十集 从皇宫到博物院

明清时期的紫禁城是一座被封建皇权专制紧紧包裹着的宫城,尽管是整个封建国家的运转中枢,执掌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运行方向,凝结了数百年来平民百姓的智慧和血汗,但大内深宫的门禁制度阻隔了平常百姓享受华夏文明的途径。民国建立之后,清皇室被驱逐出紫禁城,随即建立了故宫博物院,从而使紫禁城走下神坛。

第十一集 国宝大流迁

本集主要讲述故宫文物的聚散流变,关切故宫文物的历史命运,向今天的人们说明,今日故宫博物院琳琅满目的顶级藏品有着怎样曲折动荡的历史命运,交待故宫文物分离三地的历史原委。

国家残破,民族危亡,国宝也遭遇到颠沛流离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至今,在党和政府支持下,100万件文物的收藏数量使故宫毫无愧色地跻身于世界著名博物馆之列。

第十二集 新的历程

本集主要叙述1949年以后故宫的发展路程,新入藏文物的征集、故宫古建的维修、地下库房建设、故宫数字化建设、正在进行的大修等内容。

在经历了封建王朝的皇宫和初建的故宫博物院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身份后,故宫开始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向更高领域推进的历史进程。

关于故宫的争论一、是“故宫博物院”还是“紫禁城”

故宫,作为东方宫殿建筑的代表、世界宫殿建筑的典范。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故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故宫的官方名称是“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但在欧美国家出版的旅游小册子里,通常都称其为“紫禁城”(The Forbidden City),并附加说明它是中国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驻地。世界上大多数曾经来过或想来故宫的游客要看的,是那个在好莱坞电影《末代皇帝》中闪耀着神秘色彩的巨型皇家宫殿,想体验的,是东方帝制时代的壮美与恢宏,而不仅仅是要参观故宫内陈设的国家级文物。故宫的皇家宫殿的属性,远远大于它作为博物馆的藏物功能。 在故宫被视为博物馆的潜意识下,一个在太和门设立大屏幕电视导游系统的设想曾被提出来,在专家们的据理力争下,这一计划最终没能实施。

二、故宫的归属

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在这个意义上说,故宫属于世界。从财产所有权的角度来看,故宫作为一项标的巨大的不动产,在辛亥革命以前,一直属于清朝皇族所有。而当冯玉祥将爱新觉罗·溥仪赶出紫禁城之后,它就已被收归国有。由此牵涉到国际法上的两个重要概念:“国有化”和“政府继承”。当一国政府基于人民利益或公共需要时,可以对国民私有财产或外国公私财产实行征用或征收,这便是“国有化”。革命党人推翻帝制的正义行动,应民意、符民心,所实施的“国有化”手段是合法的。故此,故宫始由中华民国政府所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合法取代了中华民国政府的国际法主体地位之后,国家财产发生了“交替政府的继承”———故宫也不例外。和“中华民国政府”在海内外的众多财产一样,故宫的所有权归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行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公共财产———故宫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力。一直有一个隶属于国家文物局的“故宫博物院”管理着故宫吗?还建有一套庞大的行政事业管理系统?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故宫的管理者才会把故宫修缮工程当成自己单位内部的一件事情来处理,其封闭操作因而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故宫博物院只是一个被委托的机构,对故宫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和人类文明载体的有关事宜负有具体责任,而不意味着它对故宫拥有所有权和一切处置权。”故宫博物院的法律地位,是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托、负责管理国有(全民所有)财产的代理机构。

三、故宫大修方案应采取的决策程序

故宫大修绝对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的大规模工程,其修缮方案的出台,应该慎而又慎,并经过专家的充分论证。但是,对于整个大修计划,故宫院方和专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割裂现象。

一方面是,包括故宫内部的一些专家在内的专家们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其广泛程度超出了想象;另一方面是,故宫的管理者声称自己并不知道有反对意见。据报道,故宫博物院一位副院长在谈及这个问题时非常肯定地说,他没有听到任何反对意见,所有的一流专家都同意这个方案。“故宫开了三次专家论证会,没有人表示不同意。”他说,如果有人反对,“那他们肯定不是一流专家。”且不说故宫管理者是否召集了国内古建筑学界的权威学者,专家论证会是否真正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论证的结果在最终的大修方案中有无切实体现,仅就决策程序一项,就已违反了宪法的原则和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条还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像故宫大修这样一件影响甚巨的公共社会事务,没有公民的直接参与,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国家文物行政主管机关可以就故宫大修方案邀请各路专家、管理机构、普通公民参加听证,通过法律程序得出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最佳修缮方案。

四、北京故宫文化遗产价值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珍稀文物的宝库故宫博物院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为国内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中国古代帝王宫殿建筑之瑰宝故宫古建筑群,由朱棣皇帝亲自策划营建。现存规模之大,构造之严谨,装饰之精美,文物之众多,在中国古建筑中绝无仅有,是世界著名的皇宫建筑群。

促进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故宫文物分成宫廷原状和古代艺术两大陈列体系,先后布置了51个原状陈列,真实性很高,建立十余个专馆,先后举办各种展览数百余次,赴欧、亚、美、澳、非五大洲展览数十次,宣传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传统,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故宫悬疑天人合一紫禁城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星垣。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是中垣,又称紫微宫、紫宫。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古人认为那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办理朝政与日常居住的地方也就成了天下的中心。又因皇宫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最高级别的“禁区”,便有紫禁城的“禁”字来强调皇宫的无比尊严。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皇帝及皇后居住的乾清宫与坤宁宫,“乾”、“坤”二字就意味着天地的意思。其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星座。

故宫房间知多少

故宫的房间数有人说,故宫有9999间房;有人说,故宫的房间应该有9999间半,何有9999间半呢?

半间是指文渊阁楼下西头的那一小间。实际上故宫所谓的半间房是根本不存在的。文渊阁西头这间,面积颇小,仅有一作上下用的楼梯,但仍是一整间。文渊阁是藏《四库全书》的处所,为了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文渊阁一反紫禁城房屋多以奇数为间的惯例,采用了不讲对称的偶数——6间。但又为了布局上的美观,西头一间建造得格外小,似乎是半间房。故宫房屋到底有多少呢?据实地测量有8704间。

故宫谜团故宫为何“龙”多

紫禁城是龙的世界,龙的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在我国封建社会里,皇帝被称做“真龙天子”,是大地的主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因此,宫中的殿堂、桥梁、丹陛、石雕以及帝后宝玺、服饰御用品等无不以龙作为纹饰。那么,故宫里到底有多少龙?恐怕谁也说不清。有人粗算过,故宫号称有宫殿8000多间,仅以每殿有6条龙计算,就有龙近4万条,如果加上所有建筑装饰和一切御用品上的龙,那就数不胜数了。

有人做了一个统计,即,太和殿顶屋脊及瓦当、滴水等共有龙纹2632条,外檐额枋及门窗彩绘包括饰件共有龙纹5732条,殿内檐及殿内梁枋天花上共有龙纹4037条,殿中金柱、藻井、宝座、屏风及陈设上共有龙纹609条,殿内墙壁及暖阁门罩等共有龙纹542条。这是个尚不完全的统计,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 844条之多。这种万龙朝圣的装潢设计,构成了一种威严神秘的氛围,以获得神化皇帝、恫吓臣民的效果。

冷宫何处

“冷宫”在哪里,要先谈“三宫六院”。故宫中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三宫”。六院分别指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及永和宫。封建帝王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妃子。皇帝的妻妾众多。至于选到宫中的女子,一旦失宠,便在宫中禁室里等死,更为悲惨。

故宫的“冷宫”并无定所,但历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即是乾清宫、长春宫;一说“冷宫”无固定地址,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便俗称“冷宫”。查遍所见明、清史料,冷宫并不是某一处宫室的正式命名。根据一些文献记载,明、清时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明末天启皇帝时,成妃李氏得罪了权势赫赫的太监魏忠贤,被由长春宫赶到御花园西面的乾西,一住四年。先后被幽居乾西的,还有定妃、恪嫔等人。这个“冷宫”在紫禁城内之西。

光绪皇帝的珍妃被慈禧落井之前,据说关在景祺阁北边北三所(现坍毁),这地方就在今天珍妃井西边的山门里。如果这一出自太监之口的传闻属实,则此地也算得一处“冷宫”。

门字之谜

故宫各门匾中“门”字末笔直下至底没有向上的勾脚,为什么故意写成这样呢?

原来“门”字的这种写法宋代就有了。据说宋偏都临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门烧光。宰臣奏说,宫殿匾额中的“门”字,末笔都有勾脚,带火笔,因此招火,将这些匾额全部烧掉方能免灾。从此以后,凡宫殿的匾额,书写时“门”字末笔都直下,不勾脚。

有一个为写“门”字而丧生的故事,更能说明宫殿匾额“门”字无勾的原因:明太祖在南京命中书詹希原写太学集贤门匾,所写“门”字,末笔微微勾起,多疑的明太祖便大发雷霆说:我要招贤,你詹希原这厮要闭门,塞我贤路!遂下令斩之。

故宫设计者

故宫这样宏伟的建筑,如果浩大的工程,由谁负责设计?又是谁主持施工的?这的确是个历史谜团,难倒不少老北京人。因为故宫的建筑上没有如现代建筑那样明确地刻上此建筑物建于何年,由何人设计等字样。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故宫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名祥,人称蒯鲁班的人设计的。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于倬云先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曾经参加建造南京宫殿的蒯祥是故宫的设计者这个说法不确切,其实,蒯祥只是故宫的施工主持人,故宫真正的设计人应该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永乐15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

三大殿院内为何不种树

有人撰文提出三大殿院内不种树,主要是出自烘托意境的需要。太和殿、中和殿、保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故宫未开放区:故宫总面积72万平方米,目前的非开放区将近40万平方米。故宫的未开放区实在是一片很广大的地区。非开放区概念将长期存在。

虽然武英殿、文华殿、建福宫花园等建筑在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的2005年的10月向世人揭开面纱,但是故宫仍有那么多区域没有开放,“这些区域之所以没有开放有三个原因:修缮、办公、库房。其中修缮是主要原因。”

故宫出版物紫禁城出版社成立于1983年,现有出版物为《故宫博物院院刊》(双月刊)、《紫禁城》(双月刊)、《游故宫自助手册》、《故宫陶瓷馆》和以明清历史、故宫文物为中心的图书。多年以来,以故宫博物院藏品和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紫禁城出版社已经形成了艺术和学术含量高的出版特色,在学术性、资料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各个方面均受到各界读者的好评。

目前开辟的几个栏目中,《故宫博物院院刊》栏目收入了从1958年第1期至今的全部内容,《紫禁城》栏目收入了从1980年第1期(总第1期)至今的全部内容,读者不仅可以从中查阅到名家新论,亦可追溯两个刊物的早期图文。《新书架》栏目介绍了本社新出部分重点图书;《品书撷英》栏目下率三个子栏目,《新书评介》介绍学术新著,《新论要辑》摘要学人新识,《旧闻新摘》提供宫廷典章轶事的一鳞半爪。

在《合作出版》的栏目里,主要是介绍故宫博物院作为著作权人同海内外出版单位合作出版的新著。

读者从此栏目可以看到故宫博物院自成立以来即重视出版,向社会各界提供学术资料的优良传统,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以从此处查找到故宫博物院出版物的全部书目。

台湾故宫台湾故宫又称国立故宫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故宫
台湾故宫

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台湾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7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所以又名:台北故宫。

沈阳故宫沈阳故宫,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史称盛京皇宫,始建于1625年,是后金和清初的皇宫,占地约6万平方米。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后金汗努尔哈赤将都城迁移至明沈阳中卫城,同年开始在沈阳城中心部位偏东南角的位置修筑宫殿,即现存的大政殿和十王亭。这组建筑主要是作为理政和朝贺的场所,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在原沈阳城的北门——安定门。

1626年,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从1631年起,用5年的时间对盛京城和皇宫进行了改建。他在其原来王府的基础上修建了新的大内宫殿,将皇宫置于城池的中央。1636年,皇太极在此即位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清朝入关后,迁都北京,沈阳故宫失去了作为皇宫的地位,成为陪都行宫。康熙帝和乾隆帝东巡祭祖期间,曾在此居住。乾隆四十六年,即1780年,增建了西路建筑,包括戏台嘉荫堂和用于储藏四库全书的文溯阁,并在中路修建了东所、西所和盛京太庙。

1955年,成立沈阳故宫博物馆。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沈阳故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沈阳故宫博物馆改名为沈阳故宫博物院。2004年,沈阳故宫作为北京故宫的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与北京故宫相比,沈阳故宫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满、蒙、藏特色。东路大政殿、十王亭建筑群布局仿照八旗行军帐殿(大幄次)的布局。中路的特点则是“宫高殿低”,居住部分位于高台之上,俯瞰理政的正殿区域,这是来源于满族人喜居于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西路以及中路的东西二宫则是完全的汉式建筑。

南京故宫南京故宫,又称明朝故宫,是明朝初期的皇宫。由明朝太祖朱元璋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地址在元集庆城外东北郊,初称“吴王新宫”,后又称“皇城”。由于当时朱元璋尚未称帝,故新宫建筑规模有限,只有中路的外朝和内廷建筑,新宫东西宽790米,南北长750米,有门四座,南为午门,东为东华门,西为 西华门,北为玄武门。入午门为奉天门,内为正殿奉天殿,殿前左右为文楼,武楼。奉天殿后为华盖殿,谨身殿。内廷有乾清宫和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集中力量修建南京。此次修建,增设了午门左右两阙,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形成"T"字型广场,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门。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夺建文帝皇位,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宫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在,准备迁都。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权。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崧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

清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将明皇城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康熙年间,曾取明故宫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庙宇。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中华民国时期,曾计划以明故宫地区为中央行政区,但由于财力和战争的原因,该计划没有全部实现。1929年修建的中山东路从明故宫遗址中穿过,将其划为南北两部。至民国后期,明故宫已成为一处小型机场。

明故宫现存午门,东华门,西安门门阙,以及内外五龙桥,柱础,碑刻等建筑遗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