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核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1-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指皮下肿起如核的结块,多由湿痰流聚而成,结块多少不一,不红不肿 ,不硬不痛,用手触摸,如同果核状软滑而能移动,一般不会化脓溃破。痰核大多生于颈、项、下颔部,亦可见于四肢,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 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

痰核,病名。①见《医学入门》卷六。泛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该病多因脾弱不运,湿痰结聚于皮下而成。症见皮内生核,多少不等,包块不红不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等处。治宜以清痰和气为主。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则多挟湿热。可用开郁清痰丸加味。②即瘰疬。见明《慎斋遗书》卷九。有:“痰核,即瘰疬也,少阳经郁火所结。”可参见瘰疬条。③舌疾之一。见《医宗金鉴》卷六六。因痰火邪热循心脾二经上炎所致。症见舌上生疮,舌体活动不灵,强硬而痛。治宜清热化痰。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或以三棱针刺破出血。患处吹冰硼散即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