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伯仁

董伯仁,北周末隋初画家。汝南(今属河南)人。生于西魏,历经北周、陈,隋初尚在。多才艺,乡里称为『智海』。官至光禄大夫殿内将军。初伯仁与展子虔同召入隋,一自河北,一自江南,初则见轻,后乃颇采其意。董与展皆天生纵任,无所祖述,动笔形似,画外有情。但地处平原,阙江山之助,迹参戎马,少簪裾之仪。此是所未习,非其所不至。若较优劣,则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伯仁楼台、人物,旷绝今古。杂画巧赡,变化万殊。有周明帝畋游图、杂画台阁样、弘农田家图、隋文帝上廊名马图。所作道释最妙,为道经变相、弥勒变相。汝州白雀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严寺、上都崇圣寺、海觉寺皆有其画迹。《后画录》、《续画品》、《画拾遗》、《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画后品》、《宣和画谱》、《图绘宝鉴》
工画佛像、人物、楼台、车马,虽无祖述,不愧前贤,动笔肖似,笔外有情。与北齐展子虔同时入隋室,并称『董展」。先後在汝州白雀寺、固州海觉寺、江陵终圣寺、洛阳光发寺等处作壁画。
界画:中国绘画很特色的一个门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故名:界画。起源很早,晋代已有。董伯仁的界画“楼生人物,旷绝古今”。 唐代张彦远评董、展之画云:「董有展之车马,展无董之台阁。」窦蒙也誽:『伯仁楼台人物,旷绝古今,杂画巧瞻,变化万殊。」画迹有隋朝官本《周明帝畋游图》、《弥勒变相图》、《隋文帝上马厩图》、《农家田舍图》等五卷,著录於《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仅载《道经变相图》一件,以董展作伯仁之名,《图绘宝鉴》沿袭之,实误。《贞观公私画史》、《宣和画谱》等著录其作品6件,今画迹已无存于世。